《沙乡年鉴》:自然文学典范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 1887年~1948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他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美国的先知”,代表作有《沙乡年鉴》《土地伦理》等。他一生持续思索人类与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持有的爱与尊重。他的旧居至今仍然保留在威斯康星河边的沙地里,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作品概述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在西方,《沙乡年鉴》影响力堪与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大雁归来》一文就是选自这本著作。
1935年4月,美国人利奥波德在沙乡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荒弃了的农场,开始了在沙乡13年的探索。他一方面在这里尝试重新恢复生态平衡,一方面把在沙乡的观察和思考结晶写成了《沙乡年鉴》一书。1949年,在他去世后一年,《沙乡年鉴》出版了。在美国,《沙乡年鉴》因销量惊人被称为“绿色圣经”;同时,该书是第一本描述土地和人类关系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所以又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沙乡年鉴》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沙乡威斯康星一年12个月不同景象的系列追述;第二部分是作者在美国其它地方的某些经历,进一步就资源保护方面的问题作出陈述;第三部分是作者就人与环境关系、美学和伦理学关系的思考等文章结束全书。
《沙乡年鉴》这本著作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书中关于“食物链”“生物群落”,乃至某个特殊物种的知识,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土地伦理’的哲学思考,对推广环境保护思想,推动生态保护运动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利奥波德力图在阐释土地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去强化人们对土地的了解,从而激发人们对土地共同体的热爱和尊敬。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把该书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片段欣赏
(一)
有一点永远都是清晰可见的:我们如此傲慢地追求完美的社会,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病人,一直以来最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是否良好,却忽视了维持其良好上升的动力,任其流失。
【赏析】此句含义深刻。通过比喻,将人类在追求完美的发展过程中极致贪婪的心理充分展现了出来。 我们庆幸自己通过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收获了巨大的财富,同时更加贪婪地向大自然索取,但是,资源 是有限的,总有枯竭的一天。这句话深刻地批判了人类的自私和贪婪。
(二)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赏析】在作者看来,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当一群大雁划过天际的时候,春天就到了。大雁给人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这句话充满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三)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赏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是说,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四)
大果橡树就像是森林中最具有侵略性的突击队,想要去征服草原,而大火是它必须要战胜的敌人。 【赏析】通过比喻,展现了大果橡树强大的生命力,它能在熊熊的烈火中生存下来,并蔓延到整片草。一个“侵略性”和一个“征服”本是贬义的词性,可用在这里,展现了大自然中一个不屈的灵魂。
(五)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赏析】荒野中的万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无高低尊卑之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应和谐相处,这应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
精要练习
1.《沙乡年鉴》的作者是 ,是 世纪 (国家)著名的 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这本书是他在一个叫 的沙乡13年生活、观察和思考的结晶。《沙乡年鉴》的问世,标志着 (学说)开始走进人类视野。我们曾学过的 《 就出自这部作品。
2.《沙乡年鉴》是第一本描述土地和人类关系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所以又被誉为“
”。在西方,《沙乡年鉴》影响力堪与梭罗的 比肩。在美国,《沙乡年鉴》因销量惊人被称为“ ” 3.下列对《沙乡年鉴》一书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沙乡年鉴》是第一部土地伦理学著作。
B.《沙乡年鉴》就是对沙乡一年12个月不同景象的系列追述。
C.《沙乡年鉴》作者创作这部著作目的是阐释土地的生态功能,强化人们对土地的了解,从而激发人们对土地共同体的热爱和尊敬。
D.《沙乡年鉴》作者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4.请正确选出下面三个句子的出处。
A.《大雁归来》 B.《敬畏生命》 C.《大自然的语言》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 (3)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 5.下面几句话分别代表哪种观点,请在句子后面作出正确的选择。 A.敬畏自然 B.征服自然
(1)我把珠峰踩在脚下。( ) (2)感谢珠峰接纳了我。( ) (3)人定胜天。( ) (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6.以下四部作品主题与其它三部不同的是( )
A.《那树》 B.《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C.《沙乡年鉴》 D.《瓦尔登湖》 7.选择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敬畏自然》——严春友——《大自然的智慧》
B.《旅鼠之谜》——位梦华——《善待家园》 C.《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沙乡年鉴》 D.《喂——出来》——星新一——《不速之客》
8.请从《沙乡年鉴》著作中摘抄一句你认为富含哲理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9.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推荐会”,请你为《沙乡年鉴》写一段推荐词。要求:推荐词需包括作者、主要内容、社会评价等,字数在100字左右。
10.人们评价利奥波德是“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请你从下面两段文字中
任选一段作简要赏析。
(1)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
巴巴。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是衰弱不振,然后死去。
(2)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
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我赏析(1):
我赏析(2):
11.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利奥波德却提出“土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应该平等
对待土地观点。你同意他的这个观点吗?试结合《沙乡年鉴》内容进行分析。
12.阅读《沙乡年鉴》中一个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现在怀疑,如同鹿群活在对狼群的极度恐惧之中,大山也活在对鹿的极度恐惧之中。 或许大山的恐惧还有更好的理由,因为被狼群杀死的鹿只需两三年就有新的鹿取而代之,而被大多的鹿毁坏的山脉可能几十年都无法恢复原貌。
(1)以上文字选自《沙乡年鉴》中的 (篇名)。
(2)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作者对 方面做出了深入的思考。
13.班级开展“同读一本书”读书卡制作活动。有一个同学做了一张未完成的读书卡,请你帮忙在空格处
补充相应内容。 书名 语段 风很忙,忙着在十一月的玉米地里奏乐。玉米茎哼唱着,松散的玉米棒半开玩笑地弯曲行。 锯子来回拉动,每锯一下就是十年,就这样锯进了这棵好栎木用一圈又一圈的年轮谱写的一生的编年曲。 14.在《沙乡年鉴》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永远也不能和土地和谐共处,就如我们的人民永远也得不到绝
对的公正和自由。对于远大的抱负,重要的不是达成结局,而是力争的过程。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15.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语段选自《沙乡年鉴》中的 (篇名)。
(2)作者对雁子生动的描写,还称呼雁子为客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在《大雁归来》这篇章中,你认为人类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 16.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就要来临的拾遗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指入不敷出);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只
③ ② 篇名 ① 盘旋着向天空轻轻挥动,风则忙碌着继续前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像山那样思考》
(1)为什么我们必须“像山样思考”?
(2)从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两个方面探究一下“狼的嗥叫”和“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3)试以这篇文章为例,分析利奥波德深刻的伦理观念与哲理化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