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身边的职业》教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同学之间斗嘴有时也会说:“难怪你这副德性,原来你父母是个挖土耙地的农民啊!”

你赞成上述材料中的说法吗?为什么? 1.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2.班内交流。

小结:行行出状元,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什么理想,只要是能够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理想,哪怕是清洁工,我们都应该尊重它,为它而努力奋斗。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形成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让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是要理解职业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我们要尊重从事不同职业的人。】 (三)学习与探究:畅谈理想(15分钟)

学习指导语::一个人的理想,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是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许是受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或许是因为一则新闻;甚至是一句话受到了启发……无论什么理想,要想实现不能只空想,要付出自己的努力。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

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出示课件5)张海迪

过渡:你还了解哪些名人的励志故事? 1.分小组讨论

2.班内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预设(出示课件6——10)

1)让12亿中国人民吃得饱——科学家袁隆平

2)让人类战胜癌症和皮肤病的——科学家居里夫人

3)让中国获得奥运会跨栏金牌——刘翔

4)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青年钢琴家——郎朗

5)让每一个学生成材——老师

????

【设计意图:学习身边的名人,这样更能拉近同学们与理想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理想离他们并不遥远,理想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只要愿意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理想就会开花结果。】 (四)总结交流,评价提高(5分钟)

学习指导语:是啊!每一个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从他们身上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呢?(生谈)既然理想的种子已经在你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你准备怎样让它开花结果呢?你觉得自己还需在哪方面努力? (出示课件11)

我的理想职业

想: 选择原

因: 努力方向:

1. 2. 3. 4. 计划人: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