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学习者、学习和教学的一门科学 。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 学习的本质与过程
? 不同类型学习的特点与规律
– 知识、技能、社会规范
? 影响学习的因素
– 动机、认知与人格
? 课堂教学与管理心理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描述研究
观察法 问卷法 访谈法 个案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
相关研究(测验法) 因果研究(实验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描述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研究的主要方法视频展示:延迟满足实验 、恒河猴实验 教育行动研究
应用型研究,回答与学校或课堂有关的具体问题。由教师、学校管理者或其他教育专家完成。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法、相关法和实验法。教师会学会做研究并理解自评和反馈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其特点如下:
情境性
合作性(讨论、评课、写教案、相互听课、写教学日记) 参与性(各个成员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研究中) 自我评价
教育行动研究实施环节:
– 确定问题 – 合作讨论 – 查阅文献
– 重新修改、定义问题 – 选择研究程序 – 选择评价方法 – 实施
– 资料解释、推论与归类和编码
小组作业(设计一个实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确定研究的问题,查找资料,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预期的结论)
第二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个体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连续的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物、认知、社会情感的变化。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生理成熟(二)环境与教育
微观系统:个体最直接接触到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玩耍地等。 中间系统:在微观系统之间、微观系统和外层系统之间的联系系统。 外层系统:是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人有影响的环境。 宏观系统:是个体所处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背景。 时序系统:是个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影响心理发展各因素的辩证关系
? 静态角度:
– 内部因素:遗传素质、机能、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主观能动性 – 外部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动态综合的角度
– 主体自身的活动是影响并直接实现身心发展的综合性、根本性因素,或者说,
活动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因素”。 – 内外因的矛盾构成了心理发展的动力。
四、理解心理发展对于教师的重要意义
依据顺序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
依据阶段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内容和方法 依据不平衡性,分别对待学生
适应青少年学生的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
依据稳定性和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依据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一、认知发展的动力与过程:认知发展是一个在已有心理结构即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
化、顺应和平衡,不断反复,逐渐发展的过程。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已有的图式-同化-不平衡-顺应-平衡
阶段 年龄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 – – – –
0~2岁 依赖感觉运动 目的性活动 客体永久性 问题解决能力 延迟模仿
2~7岁 自我中心 中心化 不可逆运算 不能推断事实 泛灵论 转换推理
7~11岁 去中心化 可逆性 守恒 分类 序列化
11岁~ 假设推理 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 反思能力
形式运算思维
特点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 贡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理解为一个充满好奇的、积极主动的探索
者,认为发展是有阶段、有顺序的,他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儿童发展许多重要方面,揭示了儿童每一阶段的一些显著的重要特征,许多方面无疑是正确的。
? 局限:
? (1)皮亚杰可能低估了他所认为的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而高
估了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
? (2)皮亚杰提出形式运算出现于青春期早期,但近来研究表明能够教具体思维者进行
抽象推理,尽管这些影响是短暂的。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有四个阶段,但也可能认知发展还存在第五阶段。
? (3)皮亚杰对于社会与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作用关注的不够,对于教育和学习对于
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估计不够。
对教育的启示:
? 不只要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要关注思维的过程。
? 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 ? 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的应用:
? 1 发现学习
应给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促其发现和探索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通过与环境的自发的相互作用来发现自我。
? 2 重视儿童的学习意愿
考虑儿童现有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展开,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兴趣与意愿
? 3 因材施教,纵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