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晏子春秋》课文解析苏教版 下载本文

《晏子春秋》《晏子使楚》课文解析

晏子将使楚。(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闻:听说。谓左右曰:对手下的人说。谓……曰,对……说。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习,熟练。辞,言辞。方:将要。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何以,即“以何”。]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您面前走过。)[对:回答。为其来也:当他到来的时候。为,相当于“于”。过王而行:从大王您的面前走过。]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何为者:(这是)做什么的人?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盗:偷窃。]

【分析】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点明了题意。 “习辞者”从侧面交代晏予的善辩。

楚王与手下人商议,形象地揭露了楚王的无礼,又准确地体现其“无能”。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晏子来了,楚王请晏于喝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吏二:两个小官吏。古汉语中数词一般放在名词后面,不用量词。诣(yì):到(文中指到尊长那里去)。]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曷(hé):同“何”,什么。齐人也:省略主语的判断句。]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古代把席子铺在地上坐,所以座位叫“席”。枳(zhǐ):也叫“枸(ɡōu)橘”,果实酸苦。徒:只。所以然者:……的原因。然,指示代词,这样。得无:莫非。]王笑曰:“圣人非

1

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圣人:才德极高的人。熙:通“嬉”,开玩笑。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焉,语气助词。]

【分析】晏子避席而对,既庄重又冷静,令人佩服。 晏子以退为进,在片言只语中,化被动为主动,高明而巧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