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 下载本文

. . .. . .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练习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主备教师 知识与能力: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学习重点 变。 学习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教具学具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专业word可编辑

学科 科学 课时 课题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辅备教师 . . .. . .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导 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二次设计 学 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 过 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 程 们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专业word可编辑

. . .. . .

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设问导读 导读一:我们来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导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 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 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学 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 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 行表格的填写。 过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 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程 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专业word可编辑

. . .. . .

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身边其他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自学检测 师:那么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又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专业word可编辑

. . .. . .

如何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实验证明。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导 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 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学 考其中的原因。 (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 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 表面张力的原因。) 过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 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 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 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程 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四、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 专业word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