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及其辅助线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
的“旋转”(或构造平行线的X型全等).
2) 遇到角平分线,一是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二是在角的两边上截取相同的线段,构成
全等。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也是运用了角的对称性。
3)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使剩下的线段与另一条线段相等;
或者是将两条较短线段中的一条延长,使这两条线段的和等于较长的线段。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题目.
4)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也可
以将两腰分拆到两个三角形中,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特殊的应用有等边三角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 5) 此外,还有旋转、折叠等情况。
(一)、中点线段倍长问题(中线倍长或者倍长中线):
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CBD2、如图△ABC中,点D是BC边中点,过点D作直线交AB、CA延长线于点E、F。当AE=AF时,求证BE=CF。
F A E
C B D 3、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4、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AAEFBDACBDEC
5 如图,AB=AC,AD=AE,M为BE中点,∠BAC=∠DAE=90°。求证:AM⊥DC。 应用:
BD D M CD ED AD 1、以△ABC以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ABD和等腰Rt△ACE,且∠BAD=∠CAE-90°,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1)如图① 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AM与DE的位置关系是 , 线段AM与DE的数量关系是 ;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ABD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 (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
(二)角平分线与轴对称
1、如图,已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C=2∠B,求证:AB=AC+CD. A D C B
2、 如图,直线l1∥l2,直线m与直线l1 、l2交于A、B两点。AE、BE为其同旁内角平分线,过E点作直线与l1 、
l2交于D、C两点,求证AD+BC=AB。
l1 l2
C E D
m A B
3、如图,AB>AC, ∠1=∠2,求证:AB-AC>BD-CD。
C
4、如图,BC>BA,BD平分∠ABC,且AD=CD,求证:∠A+∠C=180。
C
5、(1)如图①,Rt△ABC中,∠ACB=90°,∠BAC=60°,CD平分∠ACB,点E为AB上一点,且CE=BE,PE⊥AB交CD的延长线于P,求∠PAC+∠PBC的度数。
(2)如图②,Rt△ABC中,∠ACB=90°,∠BAC≠60°,CD平分∠ACB,点E为AB上一点,且CE=BE,PE⊥AB交CD的延长线于P。(1)中结论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P P
A A
D D E E B B C C
(三)截长补短型
D 1、如图,AB∥CD,BE,CE分别平分∠ABC,∠DCB,求证:AB+CD=BC
E
A C B
2、如图,Rt△ACB中,AC=BC,AD平分∠BAC交BC于点D,CE⊥AD交AD于F点,交AB于E点,求证:AD=2DF+CE
A
E F B C D
A D
3.如图,AC平分∠BAD,CE⊥AB,且∠B+∠D=180°,求证:AE=AD+BE。
4.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E,AD+AB=2AE,
B
D
A
DE B CC
AEB求证: ∠ADC+∠B=180o
5. 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
求证:BC=AB+DC。
16. 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D是∠CAB的平分线,DM⊥AB于M,且AM=MB。求证:CD=DB。 A
B C
A D
2
C
D
M
2
7、如图,直线AB交x轴于A(m,o),交y轴于(Bo,n),其中m,n满足m+4m+4+ 1?n=0.C为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当直线OF的解析式y=kx,当k的值发生改变时(但始终保持k<0)。过C点作CE∥AB交直线于E点,下列两个结论:①
B
AF?CEAF?CE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
ACACy 其值。
B F
O A
x E C
(四)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 如图,已知BE、CF是△ABC中AC、AB上的高,在射线BE上截取BP=AC,在射线CF上截取CQ=AB,求证:(1)AP=AQ;(2)AP⊥AQ; E C
A D B 图
2、如图①OA=2,OB=4,以A点为顶点,AB为腰在第三象限作等腰Rt△ABC。(1)求C点的坐标。
y y y O H A O x x F C B ① ③ G (2)如图②,P为y轴负半轴上一个动点,当P点向y轴负半轴向下运动时,若以P点为顶点,PA为腰作等腰Rt△
APD,过D点作DE⊥x轴于E点,求OP-DE的值。 (3)如图③,已知点F坐标为(-4,-4),当G在y轴的负半轴上沿负方向运动时,作Rt△FGH,始终保持∠GFH=90°,FG与y轴负半轴交于点G(o,m),FH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H(n,o),当G点在y轴负半轴沿负方向运动时,求m+n的值。
3、如图,△ABC中,AB=AC, ∠A=90°,点D为BC边的中点,E、F分别在AB、BC上,且ED⊥FD,EG⊥BC于G点,FH⊥BC于H点,下列结论:① DE=DF②AE+AF=AB③S四边形AEDF=
11S△ABC.④EG+FG=BC,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22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③④.
A E F
C B G D H
4、如图,在△ACE中,∠ACB=90°,AC=BC,BC与y轴交于D点,点C的坐标为(-1,0).点A的坐标为(-4,2),,则D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