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应用,生产活动高度紧 张,工作节奏加快,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劳动者能够以健康的体 魄和饱满的精力投入每一天的工作。可见,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再生产活动具 有重要的意义,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五、论述题
1.(1)经济增长水平。(2)财政收支水平。(3)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4)人员数量 变化。(5)政策性增长因素。(6)物价因素。(7)法制建设。(8)行政管理水平。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A 5.A
二、多项选择题(错选、漏选不得分。) 1.AB 2.ABCD 3.AC 五、论述题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
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林经济发展、农民收入 增加。我国过去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农业发展必须要有政府支持。 (1)农业的国民经济意义。
a.农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其他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
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从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实践来看,必
须首先发展农业,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的基础上,再展开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过程, 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才会比较顺利。
c.稳定农业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农
产品的供应受气候条件及其他诸种条件的影响,不仅波动很大而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另 一方面,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却是相对稳定的。相对稳定的需求和不规则波动的供给导致农 产品供求关系必然是不稳定的,使得农业部门的生产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 定使得农业危机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市场加以克服,这进一步又会强烈地干扰国民经 济的正常运行。
(2)政府对农业进行投资的必要性。
由于农业具有重要的国民经济意义,并且完全市场化的农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必然会出 现不稳定状态。所以,从稳定农业以进一步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广泛 介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将农业部门的发展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下。
另一方面,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之 一是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因此,安排好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 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投资的资金应当主要来自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积累, 国家投资只应发挥辅助作用。
然而,要使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成为农业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条件是 必不可少的:a.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否则,农业部门的积累 无从生产;b.农业投资的收益必须高于、至少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否则,农 业部门即便产生了利润也不会向农业投资转化。
在我国目前的 GDP 分配格局下,上述两个条件都是得不到满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产 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偏低,而农业投入品的相对价格偏高,即工农产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不利 于农业部门的“剪刀差”。剪刀差的存在,使得农业部门盈利水平长期处于偏低状态,农业 部门因此很难形成有意义的利润规模,形成的利润也不大可能转入农业投资领域。我国农
46
业生产单位划得很小,每一生产单位的利润额更是极为有限,使得这一问题更加显得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进行投资,农业部门要获得发展是困难的。从理论上说,金融 机构贷款也可以成为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但是,借款是要还本付息的。在农业投资盈利 率较低的情况下,不可能将大量信用资金投放于农业部门。除非政府给金融机构的农业贷 款以财政补贴,或者专门成立以农业部门为贷款对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否则农业部门很 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但是,如若这样做,仍是需要国家财政拿出资金。 因此,从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来看,农业发展也必须由政府投资。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政府从事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并不只在于农业部门自身难以产生 足够的积累,而且生产率较低的现状难以承受贷款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许多农业投资具有 公共物品的性质,只适宜由政府来进行,如大型水利工程和农业科研等。 (3)农业财政投资的重点。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验,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a.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
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资具有相对稳定性;b.财政投资范围具有明 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 等方面;c.财政投资虽然是必需的,但一般占农业投资总量的比例较低。
农业财政投资重点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项目投资的大小,政府要把重点放在建设投 资量大、投资期限长的项目;另一方面要考虑项目本身的性质,政府要着重投资于具有公 共物品特征的项目。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农业财政投资的重点一般包括:
a.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如大型水库和各种灌溉工程等,其特点是投资量大,投资期限
长,牵涉面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的成本及其效益之间的关系不十 分明显。由于上述特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可能由分散的农户独立进行。
b.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引进新的农业生产要素,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并
加以推广。为了使农户接受新的生产要素,需对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这完成这一 系列任务,需要筹集资金。这些投资也只能由政府来承担。
可以说,凡是具有外部经济以及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资,原则上都应由政府 承担。
2.发展基础产业必须借助财政投融资。投资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
长的主要因素。投资之所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因为投资既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同 时又可以增加供给。
(1)发展基础产业的重要意义。
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决定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发展水平的基 础部门。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主要指能源、原材料工业。广 义的基础产业,除了上述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之外,还包括一些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功 能,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基础产业的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a.基础设施为社会生产活动提供条件。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基础设施并不进行直
接的生产活动,而是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它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 分性的特征,从而决定了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
b.基础工业的发展是其他工业发展的前提。基础工业是处在“上游”的生产部门,即
它所提供的产品是其他生产部门(也包括本部门)生产和再生产时所必需的投入品,如能 源和原材料等。因此,一般来说基础工业的感应度系数比较高,当各个生产部门的产出增 加时,基础工业感应到的产品需求增加十分明显。从社会产品的价格构成上分析,基础工 业所提供的产品的价格,构成其他部门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因此这些产品的价格变动具
47
有很强的连锁效应,会引起整个相关产业成本的波动。因此,如果基础工业的发展不能满 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他产业的产出增长就没有物质上的保证,是无法实现的。同时,基 础工业发展水平低下,除其供给数量不能满足需要之外,还会导致基础工业的产品价格过 高,抬高其他产业的产品价格,削弱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2)基础工业的发展必须要求政府支持。
a.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由政府投资。由于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听一般特征,市场机
制在配置资源时就会出现失灵,导致基础设施投资量不足。此时,就应该由政府进行投资, 保证适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b.基础产业的兴建需要政府投资。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基础工业,大都属于资本密集
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方能建成。而且项目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形成生产能力 和回收投资的时间往往需要许多年,这些特点决定了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很难由规模较小、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私人投资来完成。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私人资本的规模很小的 情况下,没有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强有力支持,很难有效地推动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 发展。
c.基础产业的自身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基础产业所具有的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投资回收慢的特点,不仅阻碍了私人资本的投资,也决定了基础产业仅仅依靠自身的积累 来发展,远远适应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尚不 健全,尤其是长期性资本市场有待发育,部门间的资本转移缺乏一种自动的利益均衡机制, 基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现象就更加明显。其突出的反映,就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在经济发 展过程中,常常经受“基础瓶颈”的困扰。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必须以基础设施和基础 工业的发展为前提,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发展压力较大,由于民间动员储蓄的能力有限, 因而,政府往往通过财政集中动员一部分资源,以加快瓶颈部门的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就始终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基础部门的供给短缺一直是国民 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其制约效益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 通运输能力严重不足,能源供应长期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某些 主要生产资料供应紧张等。因此,加快基础产业发展已成为政府产业政策关注的重点。 (3)财政投融资是政府支持基础产业发展的较理想手段。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是一种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 作有机结合起来的资金运作方式。从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上来看,它高于无偿拨款。从资 金使用的社会效益上来看,它高于商业性融资。
对于既要体现经济效益又要体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产业部门来说,其经营的目标已不再 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产量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由于商业性投融资渠道提供的资金要求兼 顾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重在投资的经济效益,基础产业部门很难全部满足这些条件。 而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 投资。政府投资可以不赢利或低利,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可以极大提高国民整体效益。 处于经济高速增长中的政府,一方面,要从发展的角度考虑基础部门的优先增长问题,保 证基础产业发展所需资金;另一方面,要从稳定的角度考虑基础产业部门的价格控制问题, 以减轻能胀的压力,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基础产业部门的生产效率,而无偿的财政投资是无 法达到这一目的。因此,政策性投融资就成为发展中国家基础部门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财政投融资具有下述基本特征:a.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
型投融资渠道。b.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概括地说,它主要是为具 有提供“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换句话说,它主要是为需要政府给予扶植 或保护的产品或直接由政府控制订价的基础性产品融资。c.虽然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 划性很强,但它并不完全脱离市场,而应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并对市场
48
的配置起补充调作用。d.财政投融资的方式和资金来源多样化。既可通过财政的投资瞀取 得资本金,也可通过信用渠道融通资金;既可通过金融机构获取资金,也可通过资本市场 筹措资金,部分资金甚至还可以从国外获得。
总的来说,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政投融资 制度。这不仅有利于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基础产业的要求,也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财政支出 结构和支出效益,促进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B 5.C 6.C 7.B 8.C 9.B 10.A 11.D 12.C 13.A 14.D 15.D 16.B 17.A 18.B 19.A 20.C 21.B 22.C 23.C 24.A 25.B 二、多项选择题(错选、漏选不得分。)
1.AD 2.AC 3.ACD 4.AD 5.ACD 6.ABCD 7.ABCD 8.ABCD 9.CD 10.BCD 11.ABC 12.AB 13.ABCD 14.ABCD 15.CD 16.ABD 三、简答题
1.(1)经济稳定作用。一是对低收入阶层特别是老、弱、病、残、失业者提供最低生活 保障,促进国民生活的稳定;二是对经济周期起一种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2)收入分配均等化作用。一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将收入由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转 移,产生垂直再分配;二是在同一收入水平阶层之间进行转移,如由在业人员向失业人员 转移、由健康者向老弱病残者转移,产生水平再分配。 (3)收入转移作用。即跨代人之间的公平问题。
(4)减少了个人储蓄和劳动供给,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经济效率。在实行累进征
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的国家,若通货膨胀率较高,名义收入增长导致个人税负增加, 会刺激一些人宁愿选择失业或放弃工作努力,陷入“贫困陷阱”。
2.(1)社会保险支出:是政府按照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障计划项目的支出。社会保险
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支出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健康和医疗保险、失 业保险、伤残等方面的支出。
(2)社会救济支出:是政府对生活困难者给予救济,使其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准的支出。 社会救济支出与社会保险支出的区别在于两者的资金来源不同。社会救济支出来源于一般 的税收,其支出内容一般包括对无收入或收入低于政府规定的贫困线的居民的救济,对收 入低的多子女单亲家庭的救济,以及对没有参加过工作的老人、盲人及其他丧失劳动能力 的人的救济。
3.(1)社会保险是强制保险,由国家根据立法采取强制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一般根据强
制性不同和保险对象不同可区分为法定义务保险项目、专门性保险项目和自愿保险项目, 分别适用于一般雇员、公务员、农民、军人、学生和自由职业者。商业保险是自愿的。 (2)社会保险的保险基金主要通过个人(雇员)、单位(雇主)缴费或交税来筹集,政府也通 过预算支出给予一定资助。商业保险完全靠收取保费。
(3)社会保险的权利和义务、受益和负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是对等的关系。 商业保险是完全对等关系。
4.从当今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来看,其资金管理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类:
(1)现收现付制。这是一种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资金筹集模式。这种筹 集方式要求先作出一年内某项社会保障计划所需支付费用的测算,然后按一定比例分摊到 参加该保障计划的所有单位和个人身上,并且做到社会保障缴纳当年提取当年支付。社会 保障制度下的现收现付制具有资金筹集与使用滚动进行的特点。
(2)完全积累制。这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这种筹资方
49
式要求政府在对未来较长时间的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基础上,预计保障对象在保障期内所需 享受的待遇总量,据此按照一定比例将预期要支付的社会保障费用分摊到保障对象的整个 投保期内。这种筹资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社会保障缴纳的收费率较高,并在较长时间内保 持相对稳定;筹资见效快,当年收人大于支出的部分自动形成储备基金,可以由有关管理 当局通过具有较高回报率的投资活动予以保值、增值。
(3)部分积累制。这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平衡原则相结合作为 指导的筹资方式。这种筹资方式要求政府有关当局在满足当年一定规模的社会保障支出需 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支出需求。它的特点是收费率较低并保持相对 稳定。
5.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发给居民、企业及其
他受益者的支出。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结构、供给结构 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它具有以下两个性质:
(1)它是政府无偿支出,具有转移性支出的性质。政府向私人部门提供财政补贴,并 不以获得商品和服务为条件,支付都是无偿的,对于补贴领取者而言,意味着实际收入增 加,经济状况改善,财政补贴对分配产生直接影响,体现了政府收入分配的职能。 (2)财政补贴与相对价格变动联系在一起。政府提供财政补贴,会引起相对价格的变 动,而价格变动也往往是财政补贴的诱导因素,因此,财政补贴也称为价格补贴或财政价 格补贴。 内容包括:
(1)价格补贴和风险基金:价格补贴和风险基金是指经国家批准,由政府财政向企业 和居民支付的政策性补助费用,主要是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政策 变动有关。
(2)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是财政对经核定的国有工业、交通、商粮贸、文教卫生等
企业计划所列亏损给予的补贴,包括国内的经营企业亏损补贴和外贸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 (3)财政贴息:这是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 利息提供的补贴。实际上是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包括半补贴和全补贴两 种。
(4)其他财政补贴项目:这是指符合补贴性质的粮食企业挂账消化款、政策性银行亏 损补贴、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等等。
除了上述一些国家预算中明列的财政补贴以外,政府还要提供若干种“隐蔽”形式的 补贴。主要有税前还贷和税收支出等几种形式。
6.(1)行使国家职能,改善外部经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非 市场性资源配置,即为经济发展改善外部环境的资源配置,应由政府行使职能,为发展基 础产业提供补贴。
(2)贯彻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行 业发展规划,引导生产要素配置。同时贯彻产业政策,政府对重点发展产业和部门进行投 资引导,或实行不同形式的财政补贴。
(3)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安定。为实现政府行使职能的这一目标,财政补贴是不 可缺少的一项经济措施。
(4)促进国际贸易。通过财政补贴扩大本国出口,增加进口,改善外贸经济状况。 7.这种支出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
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的一个共同特点:政府付出了资金, 51
却无任何商品和劳务所得。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