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课下限时集训: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下载本文

3-12-1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1~3题。

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3.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1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

故A错误;山东纬度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第2题,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A正确。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错;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错;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错。第3题,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①③正确。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误;④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答案】 1.B 2.A 3.D

(2017·淄博模拟)读图,回答4~5题。

4.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B.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 C.形成两地的外力作用相同 D.两地植被景观相同

5.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石油资源丰富

B.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 C.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 D.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

【解析】 本题组考查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4题,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而黄河三角洲为温带季风气候,故两地气候类型不同,这样两地的植被景观也不同;尼罗河无结冰期,黄河有结冰期;形成两地的主要外力作用都是流水作用。第5题,由图可知两地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尼罗河沿岸劳动力不丰富;两地水资源短缺,不能大面积种植水稻;尼罗河三角洲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与我国首都不相同。

【答案】 4.C 5.A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6~7题。

6.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解析】 第6题,图中从Ⅰ到Ⅲ阶段,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变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村庄由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第7题,从Ⅲ到Ⅳ时期,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

【答案】 6.A 7.D

(2017·喀什模拟)读我国某温带地区不同生态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回答8~9题。

8.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农牧结合区>草甸草原区>荒漠草原区 B.该地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