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6年高考语文考点集训(16)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 下载本文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命的价值,反对世人因追逐利禄而羁绊自己的生命。③两种观点都表达了对人生精神修养的重视和追求。(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材料二 舜把天下让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说:“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疾病,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治理天下。”由此可见,天下虽是最为贵重的东西,舜却不用它来替换生命,这就是有道的人对待天下跟世俗的人不一样的地方。??能够尊重生命的,即使地位高财富多也不会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而伤害身体,即使贫贱也不会因为追逐利禄而危害身体。

11.【详细分析】通读整个文段,从“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一句中便可以提炼出“水深火热”这一成语。(2)题目要求对孟子的战争观进行概括,具体解答时,需要从“反对”和“支持”两方面回答,文中的“燕民悦,则取之??燕民不悦,则勿取”,表达了孟子的态度,突出了“民本”(或“仁政”)思想。 答案 (1)水深火热

(2)①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支持正义的符合百姓意愿的战争。②孟子的战争观体现了“民本”(或“仁政”)思想;他的观点是辩证的,变通的。 【参考译文】

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五十天就打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们不吞并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吞并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吞并它而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吞并它而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来欢迎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那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如果您让水更深,火更热,那也不过是换个人来统治罢了”。 12.(1)兼爱

(2)墨子认为人和人不相爱是一切混乱的根源,所以墨子一再强调要“兼爱”。墨子的“兼爱”思想体现了劳动人民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会的理想。虽然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者独尊儒术,墨子的思想日渐从思想流变史上消失了,但其仍具有不可抹杀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参考译文】

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在郊野战斗;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国君与臣子不相爱,那么国君对臣子就不会仁慈,臣子对国君就不会忠诚;父亲与儿子不相爱,那么父亲对儿子就不会慈爱,儿子对父亲就不会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大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不相爱是不对的。 13.(1)格物致知

(2)首先要接触万事万物,然后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究万事万物,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是灵动的,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获得知识是无穷尽。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的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认识能力全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14.(1)孟子以“性善论”为依据,荀子以“性恶论”为依据。

(2)(示例一)赞同孟子的观点。“善”是人先天固有的良知,是人固有的本性。有善心才会有善行,有恻隐之心才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孟子的仁政主张“爱人”,无论对于古代君主治理国家还是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示例二)赞同荀子的观点。法治是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约束协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依法治国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今天也有重大意义,能很好地约束个人行为,保障社会和谐。 【参考译文】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仁义礼智,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不用心想罢了。

人人都有同情别人的心。先王有怜恤别人的心,才有怜恤别人的政治。 人一生下来就是小人,如果没有老师,没有礼法,那么人就只看到私利。

君主执法严明,判断是非要有一贯的准则,规章制度既已设立,臣民就知道所要遵循的准则,官吏官职的升降都有法律作为依据,没有人能任意使人贵贱,哪还有谁想凭借与君王的私情求得好处呢?

15.(1)“尚贤”是指治理国家的人崇尚、尊重、任用贤能的人。

(2)赞同。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才是其发展的根本,国家要想富强,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发现人才,抓好对人才的培养任用,关乎国家的兴衰成败。 【参考译文】

墨子说:“当今掌握国家政权的王公大人都希望国家富强、人口兴旺、刑法和政治合理有序,但是,国家不富而贫穷,人口不兴旺而减少,刑法和政治无序而混乱,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他们想要的,而得到了所厌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墨子说:“原因就在于掌握国家政权的王公大人不能够通过崇尚和任用有才德的人来治理国家。所以,国家的贤良人士众多,国家就会被治理得富强有序;国家的贤良人士少,国家就会被治理得贫穷混乱。所以,王公大人的当务之急,也就在于增加贤良的人的数量。”

16.【详细分析】(1)作答本题,要通读全段,整体把握段意,抓住关键语句,如“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等进行概括。(2)作答本题,首先要对原文中成功需具备的三个条件作出准确的理解。文中所说的“志”,可以理解为意志,即恒心和毅力,“力”可以理解为个人的能力、特长,而“物”则可以理解为客观条件。在对“志”“力”“物”有了准确的理解之后,确定一个观点,根据自己的求学和生活经历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案 (1)“力”(能力、力量) “物”(外物)

(2)(示例一)我认为,“志”对实现理想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我曾经对书法很感兴趣,便拜师学习,也小有收获,后来迷恋网络游戏,坚持了半年的书法练习便结束了。当同伴春节前夕在街头挥毫为市民写春联的时候,我只能看着。意志和恒心是成功的重要前提,没有坚定的意志,小有困难便见异思迁,轻易放弃,自己的能力再强,客观条件再好,也无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法实现既定的目标。

(示例二)我认为,自己的能力对实现理想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我的数理化成绩不怎么好,但作文写得特别好,老师说我形象思维的能力强于抽象思维的能力。后来文理分科,我进了文科班,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要是进了理科班,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优势。马拉松冠军是“跑”下来的,羽毛球冠军是“打”下来的,你有怎样的能力,就做怎样的选择,不顾自己的能力,单靠雄心壮志打天下,难免失败。

(示例三)我认为,外物即客观条件对实现理想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我原来对作文不感兴趣,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上了高一,遇到一位语文老师,他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我对语文和作文萌生了兴趣,去年参加全县作文大赛,还得了二等奖。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外物相助,人往往是难以成功的。善于抓住机遇,其实就是充分利用外在条件。(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 (1)贵德 尊士(或尊贤、使能)

(2)孟子认为,如果是由外界因素导致的问题,那么还有解决的余地。但是如果是由自己内在因素导致的问题,那么就没有解决的余地了。孟子引用这句话是为了告诫统治者要尊贤使能,奉行仁道,不要在国家安定的时候享乐怠惰,否则等于自招灾祸,且无可挽回。告诫统治者要防患于未然。 【参考译文】

孟子说:“施行仁政就会得到荣耀,不施行仁政就会遭受耻辱。现今人们虽然厌恶耻辱却又自处于不仁,这好比厌恶潮湿却又自处于低洼之地一样。如果真的厌恶耻辱,不如崇尚道德而尊重士人,使贤德的人处在合适的官位,让能干的人担任一定的官职。国家没有内忧外患,趁着这个时候,修明政令刑法。(这样做)即使是大国,也必定会对此感到畏惧。《诗经》中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剥取桑树根上的皮,缠结好巢穴的口。现今这些树下的人,谁还敢欺侮我。’现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趁着这个时候,享乐怠惰,等于自招灾祸。祸或福无不是自己招来的。《诗经》中说:‘行事一直与天命相符,自己寻求更多的福气。’《太甲》中说:‘上天降灾,尚且可以躲避。自己作孽,便无法逃避。’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18.(1)学艺可以调动激发学习的兴趣。

(2)①在校与在家学习相结合(或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②学业与技艺学习相结合;③不断积累与练习;④态度谦虚恭谨,时刻敏而好学。(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大学教育,老师按时设教所教授的内容是大学中规定的课业,回家休息时也得在家学习。不学习操弄琴弦,就不懂得音乐;不学习各种比喻的方法,就不能理解《诗经》;不学习对各色服饰的规定,就不懂得礼仪;不重视学习各种技艺,就不能激发对学业的兴趣。所以君子对于学业,要不断积累,反复研习,休息或闲暇时也念念不忘。如果能这样,就能学懂课业并尊敬师长,乐于同朋友交往并信守正道。这样即使离开了师长和朋友,也不会违背他们的教诲。《尚书·兑命》中说:“谦虚恭谨,孜孜不倦,修行就能成功。”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9.(1)不可无法仪,以天为法。

(2)①墨子认为,治理国家必须以天为法,以天意为准则。②墨子所说的天意,即墨家所主张的兼爱兼利原则。 【参考译文】

墨子说:“天底下办事的人,不能没有法度礼仪,没有法度礼仪而事情能成功,是没有的事。”

那么用什么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度才行呢?最好是以天为法。天的运行广大无私,它施恩深厚而不求感恩,它的光明长久而不衰竭,所以圣王以天为法。既然以天为法,行为举止就必须依天而行,天所希望的就去做,天所不希望的就停止。那么天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呢?天肯定希望人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相互厌恶相互残害。怎么知道天希望人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相互厌恶相互残害呢?这是因为天对人是全爱和全利的。怎么知道天对人是全爱和全利的呢?因为天为天下人所有,天供给所有人食物。 20.(1)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2)晏公的学问很高,并且对后学多有引荐。 【参考译文】

晏元献公的文章天下独绝,尤其擅长写诗,并且对后学多有引荐,一时间,名士往往出自他的门下。梅圣俞平生所写的诗很多,但晏公唯独喜欢其中两联,是:“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我曾经在梅圣俞家见到晏公亲手写的书简,再三称赞这两联,我怀疑并问梅圣俞这件事,圣俞说:“这并非我写得最好的诗歌,难道是晏公偶然间自己在其中发现了什么吗?”才知道自古文人不仅了解自己难,更难的是了解别人。 21.(1)指流行于齐梁等朝的宫体诗的文辞华丽、艳情绮靡、重形式轻内容之风。 (2)反对齐梁等朝绮靡文风,提倡纯正朴实的古文传统。 【参考译文】

个人图书馆 qq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