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定义:是一种发生在许多严重疾病基础上或某些特殊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激活人体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造成血栓-出血综合症。(早期为高凝状态,后期为低凝出血状态)
溶栓疗法是指应用溶栓药物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从而使血管再通,恢复血循环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些溶栓药物应用过量便会造成出血;用药不足达不到预期疗效。因此,在药物应用过程中,必须进行实验室指标监测。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活性增强,抗凝活性减弱是血栓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基础 第六章 心肝肾的临床化学实验诊断 第三节尿及肾功能检查本章重点 z1、掌握尿液性状、化学检查各项意义 一,24小时尿量
1、参考值:成年人:1000~2000ml/24h。 2、临床意义:
多尿:是指成人24h尿量经常超过3L饮水多、尿崩症、DM等 少尿:是指24h尿量成人<400m1或低于17m1/h; 无尿:是指低于100ml/24h 。
(1)肾前性:休克、创伤、严重脱水等。 (2)肾性:肾实质性病变。
(3)肾后性:结石,肿瘤压迫等导致尿路梗阻。
二,尿液外观:正常人的尿液多呈淡黄色或深黄色,清晰透明。 1.血尿:镜下血尿:>3个/HP;肉眼血尿:>1ml/L
血尿的原因见于:肾炎、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肾盂肾炎等。 血尿来源: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3.胆红素尿和尿胆原尿
原理:正常人尿中无胆红素,如出现则尿呈深红色。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腔后,构成肠肝循环,小部分尿胆原由肾脏排出。 临床意义:
1、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尿胆红素升高;
2、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强阳性,梗阻性黄疸阴性; 3、联合检测可以鉴别黄疸类型。
黄疸时尿胆红素与尿胆原的变化
黄疸类型 正常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
尿胆红素 - - ++ ++++
尿胆原 -/弱+ ++++ + -
4.脓尿和菌尿
原理:尿内含有大量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时,排出的新鲜尿即可浑浊。菌尿呈云雾状,静置后不下沉。脓尿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WBC>5个/HP
临床意义:常见于泌尿系统化脓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三,尿液气味新鲜尿液出现异常气味的原因
尿液气味 原因
氨味 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潴留
苹果样气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腐臭味 四,尿液酸碱度 泌尿系感染或晚期膀胱癌
+
正常新鲜尿液常为弱酸性。其酸碱度主要受肾小管分泌H、NH3和铵大蒜臭味 有机磷中毒 盐的形成、
HCO3-的重吸收等因素影响。
鼠臭味 苯丙酮尿症
1、参考值:新鲜尿一般为6.0-6.5。 2、临床意义
(1)尿pH减低:在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热、痛风、糖尿病时常有酸性尿。
(2)尿pH增高:碱中毒、严重呕吐、尿路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
五,尿液比重(SG)是指在4℃时同体积尿液与纯水的重量之比。又称尿比密。 1、 原理:尿比重受可溶性物质的数量、质量及尿量的影响。成人1.015-1.025
2、临床意义
(1)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高热、脱水。糖尿病因尿内含有大量葡萄糖,其尿量多而比重高,可高达1.040以上。
(2)减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崩症等。 SG持续在1.010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z2、掌握尿蛋白检查项目意义 尿蛋白检测:正常的肾功能其每天的蛋白排出量应小于100mg,绝大部分是低分
子量且主要带正电荷的蛋白。
蛋白尿:>120mg/24h。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 2、体位性蛋白尿: 3、病理性蛋白尿: (1)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2) 肾小管性蛋白尿
因近端肾小管病变,影响对原尿中蛋白吸收为主要原因的蛋白尿。 (3)混合性蛋白尿
当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同时损害影响整个肾单位,可导致混合性蛋白尿。这些尿中含有高分子蛋白如IgG、中分子量如白蛋白、 转铁蛋白。同时也有低分子量蛋白如a1微球蛋白和b2微球蛋白。 (4)组织性和溢出性蛋白尿
1、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 2、从肾小球滤过的低分子量的血浆蛋白增多.由于合成增多(如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中的免疫球蛋白轻链)或释放(如肌溶解,溶血)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引起了溢出性蛋白尿。
此现象不一定反映肾疾病,因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正常时也可存在。 普通的溢出性蛋白尿的类型本周氏蛋白尿:单克隆轻链的排出 血红蛋白尿:在急性溶血性综合征中出现
肌红蛋白尿:可能会发生在横纹肌溶解中如:多发损伤,癫痫发作,心肌梗塞后。 溶菌酶尿:与何杰金病,髓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变性,结节病有关。 b2微球蛋白:由大量的淋巴细胞增生活跃导致 z3、熟悉尿沉渣检查意义 尿沉渣检查
是对尿液离心沉淀物中有形成份的鉴定。
尿中细胞
细胞 特性 临床意义
红细胞 >3个/HP 肾炎、结石、肿瘤等
白细胞 > 5个/HP 泌尿系统感染
肾小管上皮 来自肾细胞 肾小管病变
移行上皮 肾盂、膀胱等 肾盂肾炎、膀胱炎
复层扁平上皮 女性尿道 尿道炎
尿管型(cast)
cast main reconstitue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透明管型 T-H蛋白,白蛋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 白,NaCl 颗粒管型 崩解的细胞碎片,白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蛋白等 细胞管型 各种细胞成份 肾小管坏死,肾小球肾炎,感染等 蜡样管型 颗粒、细胞管型淀粉严重肾小管坏死,肾炎晚期 样变 脂肪管型 宽管型 脂肪球 上皮细胞,蛋白 肾病综合征(较少见) 慢性肾衰少尿期
z4、掌握Ccr、Cr、UA的临床意义 血肌酐(cr)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principle:血中肌酐由内生性和外源性组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吸收或排泌极少。当外源肌酐稳定时,肾小球滤过率降至临界点时,血肌酐明显上
升。
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内生肌酐全部排出去,即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临床意义
1、Cr不能作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当GFR下降至50%时才明显升高. 而Ccr可较早反映肾损害。
2、 肾功能损害程度分期:肾衰代偿期:51-70ml/min;肾衰失代偿期:
50-30ml/min
肾衰期:29-10ml/min;尿毒症期:<10ml/min
3、指导治疗:Ccr小于40ml/min,应限制蛋白饮食,小于30ml/min,氢氯噻嗪等治疗常无效。
血尿酸测定(UA)临床意义:
1、升高: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痛风等。
2、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肝坏死等。
z5、掌握尿渗量检查的意义 尿渗量(渗透压)测定(Uosm)临床意义 1、判断远端肾小管稀释-浓缩功能 2、检测肾性、肾前性少尿
急性少尿实验诊断指标
尿渗量(mOsm/KgH2O) 尿比重
肾前性 >500 >1.016 肾 性 <350 <1.014 z6、掌握尿和肾功能检查项目的选择
功能定位
常规检查、体检
已确诊的DM、高血压、SLE 肾小球滤过功能 近端肾小管功能 远端肾单位功能 肾小管酸中毒
临床检查
尿液自动化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 尿蛋白谱,尿酶等
CystatinC、proteinogram、Ccr、Cr、BUN、 β2-M、α1-M 等
Urine osmolality, urine gravity etc acid load test 、base load test
z7、了解其他肾功能检查 z8、了解尿液自动化分析的方法原理 z9、基本概念:肾小球性蛋白尿、内生肌酐清除率、尿渗量 肾小管性蛋白尿:因近端肾小管病变,影响对原尿中蛋白吸收为主要原因的蛋白尿。
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内生肌酐全部排出去,即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尿渗量定义:反映尿内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与微粒的种类、分子量和粒子大小无关,只受溶质的离子数影响,较实际地反应肾浓缩和稀释功能。 尿酮体检测 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
血清尿素(Urea)(blood urea )
临床意义:不能作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当肾单位损害50%-70%时才升高.
第十章 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检查
本章重点
?掌握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掌握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
?熟悉精液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及临床意义
?熟悉前列腺液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熟悉阴道分泌物检测;
?掌握粪便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及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了解痰液检查; 脑脊液外观 1、颜色
正常颜色:无色,水样清晰透明;
红色: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穿刺损伤出血;
黄色:脑及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蛛网膜下腔梗阻、重症黄疸; 乳白色:化脓性脑膜炎。
微绿色:绿脓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其他: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24h无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