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间的呼应贯气。 6、相 背 点
八字形分开的两点,为相背点。如颜体“舆”(与)字与柳体“其”字下的两点就是相背点。其右点与露锋点同,不再赘述。其左点实际上是短撇,其写法可参照短撇的写法。左点撇出虽与右点相背,但撇出后笔锋在空中有个反方向弧度轨迹,然后落到右点起笔处。这就像打篮球的扣篮动作一样,可以正面扣篮也可以反过来扣篮。但相背的两个点在书写时一定要连续完成,使其笔断意连,切不可写完左点放下来蘸墨、掭笔或看字帖,然后再写右点。 7、 水 三 点
三点水边旁就是“水三点”。如颜体“江”字、柳体“海”字的三点水,形态基本相似,第一、二点均为露锋点,第三点为左出锋点,露锋点和在出锋点的写法上文已述过。要注意的是每一点的向背、角度及位置的变化,第一、二点均面向左下,第三点面向右上且有出锋。这三点的位置一般呈弧线排列,而非直线。其角度第一点比第二点略大,相应来说,柳体比颜体的角度大。第三点的出锋部位柳体点比颜体略高些,但它们出锋所向,均与下一笔画的起笔处相近。 8、火 四 点
“火四点’即 “四点儿”。如柳体“然”字下的四点古代篆书写成“火”,这也许就是“火四点”之名的来历。。火四点一般情况下左边第一点和右边的第四点面向里背朝外,形成向内合抱的态势。这就符合组字八面拱心的基本规律。书写时,火四点要讲变化,不可机械照搬,颜体和柳体就不尽相同。总之,在书写时要注意点的向背之势及呼应关系。 9、点的病笔及其纠正方法 a、画圆
“画圆”是指用画圆的方法来写点。形成原因:按错误行笔线路书写,且没有按笔铺毫,而是画圆圈,甚至中间还留了白,然后再填实。 纠正方法:
不逆锋起笔,而是直下起笔,特别要注意将笔下按铺毫后再提笔圆转收笔。 b、凹腹
“凹腹”指点状如腰子,腹部凹陷。形成原因:其一,与画圆写点错误的行笔原因相同。其二,注意了点的背部的弧线,忽视了点的腹部的平满,整个行笔按点的背部的弧线画。其三,亦是最关键的原因,缺少“逐渐按笔”的动作。纠正方法:不按画弧的错误方法写,而是直下起笔,在向右下行笔时逐渐接笔铺毫。 c、折木
“折本”指点的尾部犬牙交错,状如折木。形成原因:只有直下渐接这两个动作,而缺少提笔圆转收笔的动作。纠正方法:按正确方法书写,注意提笔圆转的动作,将折木补圆满。 d、图钉
点的尾部肥大如图钉,称为图钉。形成原因:按笔以后缺少提笔动作就作圆转,圆轻处必成墨团。纠正方法:按笔铺毫后要将笔锋提起,然后再作自右向左圆转动作。 f、散锋
“散锋”指左出锋点或右出锋点在出锋处虚散不实。形成原因:写出锋点时按笔铺毫然后就向右方横向扫出为左出锋点病笔,向左方横向扫出为右出锋点病笔。因为笔毫扫出时呈偏锋状态,缺乏中锋的锋尖。纠正方法:在直下渐按铺毫以后必须增加提笔圆转的动作,使笔尖回到近中处,然后再顿笔渐提出锋,这时才是中锋运笔。可见点的出锋也有中锋偏锋之别。 g、麦芒
点的前部尖细如麦芒,称为‘麦芒”。形成原因:起笔动作过长,按笔动作过迟。纠正方法:起笔的同时即逐渐接笔铺毫。 h、违势
点的态势变化多端,不同字的不同位置,其点的态势也各不相同,它有向背的变化,有角度的变化,稍不留意即会出现违势现象。违势大致有以下
几种情况: (l)向背错误,点有腹背之分,若不辨腹背就会出现错误。如 “心”的左点应该自左向右圆转收笔后接写心钩,其腹应向字内、背朝外,中心的点也应背左腹右与右边的点互为相向;(2)呼应错误,呼应错误常常出现在左右有对应点的宇中。写时要注意左点出锋方向所指应为右点的起笔处,右点的出锋方向指向下一笔画的起笔处,一气呵成,不可写一笔蘸蘸墨或看看字帖后再写下一笔;(3)位置有误,位置有误指的是点在字的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处理不当;(4)角度有误,角度有误是指点的态势与水平线的夹角角度不合常理,缺乏顾盼。 二、 提的写法(结合学生训练)
提画又称挑画,与撇画的形状相似、方向相反,写法与撇相近。 1、 方 挑
挑画的起笔处为方笔的称方挑。如柳体“捷”率提手旁的挑画,写法为: ①向右下切笔直下起笔;②提笔;③稍顿折锋;④向右上渐提出锋。 2、 圆 挑
挑画的起笔处为圆笔的称圆挑。如颜体“挍”字提手的挑画,写法为:①逆锋向左下起笔;②自左向右上圆转;③顿笔;④向右上逐渐提笔出锋。 挑画的出锋一般也存在呼应问题,其锋向所指大致为下一笔画的起笔所在。 3、挑的病笔及其纠正方法 a、锯 齿
挑画“锯齿”指左上一面光洁右下一面毛涩的现象。形成原因:写方笔挑画切笔直下以后,缺少提笔动作就往右上挑出。纠正方法:增加提笔动作,使笔锋变正即呈中锋状态,然后再渐提出锋。 b、烟 斗
“烟斗”指挑画的头部出现如烟斗状突出部分。形成原因:在写圆笔挑回时从左上往右下圆转以后没有回到中心,而是在右下方即顿笔渐提出锋。纠正方法:起笔圆转至近中处再顿笔,要便挑画的两边整齐对称。 c、鼠 尾
挑画“鼠尾”指锋尖呈尖虚状。形成原因:渐提出锋时速度过快,笔锋没有送到位。纠正方法: 在写挑画渐提出锋时,行笔速度放慢些,将笔锋一直送到尖锋处才收笔。 d、角度有深
“角度有误”指挑画写得过于平,缺少自左下向右上挑出的力度。例如“括”字的提手,如果挑回角度有误,整个字笔画间极不和谐。形成原因:挑画的出锋也存在呼应问题,如果呈水平状,态势与下画不合,下贯气。纠正方法:写挑画时,注意挑笔的态势,出锋方向基本朝向下一笔画的起笔。
第三讲 楷书折和钩的写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楷书各种折、钩的基本形态,并能正确地书写 教学重点:折、钩的起笔与收笔的训练 教学难点:折、钩的起笔与收笔的训练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具体讲授:
一、折的写法(结合学生训练) 1、横折竖
横与坚画的连接叫横折竖,其连接处称“折”。如柳体“口”字及颜体“言”字下“口”的“折’即上横与右竖的相连处。柳体“口”和颜体“言”字都是方折,其写法为:
①中锋右行;②向右上提笔;③顿笔;④提笔换锋;⑤顿笔;⑤中锋下行。 实际上第②步至第⑤步就是边锋方笔竖面的写法,横折竖画就是横画结束、坚画另起重写的结果。为了使横画中锋变成竖画仍处于中锋状态,必须有一个提笔换锋的动作。我们在前面一再强调提笔的重要性,它是中锋运笔的前提,在写折回时尤为重要。古人把这种转换笔锋的动作称之为“暗过”,即暗中过笔,也就是用提笔的方法令其换锋。古人将横画结束、竖画另起再写的方法又称“笔笔断而后起”。但不能误解为横折竖一分为二,将“口’字变成四笔。
有人将字帖上的断笔误解为书家的风格而学,是要不得的。方折还可以用笔毫毫面翻折的方法来完成。即:在横画结束后,提笔使毫面改变一个方向再顿笔,然后写中锋竖画,同样能达到方折目的。此法在行草书中大量运用,楷书中用得不多,因为不易写得干净完美。横折竖中的圆折写法与方折写法稍有不同,实际上它是横画与圆笔竖画的连写。 2、竖折横
竖与横画连接称为竖折横。竖与横的连接形式不同,写法也不同。 ①中锋下行;②提笔自左向右收笔;③顿笔折锋;④向右中锋行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