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下载本文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2)充分发挥想像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分子的三大特点(3)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表象,初步体会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四、教学方法

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情景激学。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撒香水、物体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采用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走过花圃闻到花香,糖块放水里面会消失,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出现呢?

生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问:回答得非常棒,那么分子有哪些性质,到底什么是分子呢?

看来同学们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分子的神秘面纱。

3、板书:课题1《分子和原子》。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知识点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问:我们之前已经了解到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你看到了它的运动轨迹,看到了做运动的分子吗?这是为什么呢?

答:因为花香粒子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2、这些看不到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有哪些事实能证明呢?阅读P48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事实。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