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施瑞梅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0年第03期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立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上,使学生从小树立创新意识,这才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师要用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这门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这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会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聪明才智得以全面展现,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究: 一、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心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勇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引导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理念。通过创新意识的引导,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力,释放创新激情。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从而有了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的萌芽。我们应该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细心呵护嫩芽般的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课堂上,我常常会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吗”,“为什么很多房顶是尖顶三角形的”等等。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种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单纯是智力活动的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精神为动力,要勇于创新,要有恒心有毅力,并且不怕挫折,同时还要有对问题执著解决的勇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构思题型、精心设计情境、激活学科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图形周长的计算”时,我首先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好测,但圆就有了一定难度。当我看到有学生把圆“滚”到尺子上测时,我问道“任何圆形我们都可以‘滚’到尺子上测吗?”从而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并最终想出了“绳测”的方法。后来我继续向学生设疑,从而证明“滚动”和“绳测”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周长的统一规律呢?这就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们认真观察、思考、操作,并最终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

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问可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学生要借鉴前辈科学家不断发现、发明、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增长了知识智慧,又培养了技能,并且充分体验了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周围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挖掘出来、创造出来。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小学生从小就具有强烈的接触、观察物体的本能,这种本能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本能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先有想象才能有创新,想象力是创新的起点,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想象开始。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创新的乐趣,享受创新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为学生多提供一题多解的教学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5000米,一人从甲地出发去乙地,10分钟后走了500米,问再过多少分钟能到达乙地?

学生列出不同算式: (1)(5000-500)÷(500÷10) (2)(5000÷500-1)×1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5000÷(500÷10)-10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上,使学生从小树立创新意识,这才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