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下载本文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

a×b=b×____ (a×____)×c=a×(____×____)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 8×9×125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1)

①61×25×4=61×100=6100 ②61×25×4=1525×4=6100 ③…… (2)

①8×9×125=72×125=9000 ②8×9×125=9×1000 =9000

6

③……

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这里的设计是让学生讨论一题的多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为什么简便,来获得简便计算的感受,是可取的。]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练习四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 3、练习四第5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练习四第11题。

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学生判断。

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拓展练习

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6、7、8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7

第五课时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页例4,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一共需要多少元?”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

(40+20)×14 40×14+20×14 =60×14 =560+280 =840(元) =840(元)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40+20)×14=40×14+20×14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8

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 或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四)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页例5,练习五第2~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9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 )×□ 12×(5+20)=12×□ +□× □

3、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1)①102×4=(100+2)×45=100×45+2×45=4500+90=4590 ②102×45=102×(40+5)=102×40+102×5=4080+510=4590 ③……

(2)①32×27+32×73=32×(27+73)=32×100=3200 ②32×27+32×73=864+2336=3200 ③……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4×39×25=4×____×39

125×(8×57)=(____×____)×57

102×28=(____+____)×28=____×___+____×____ 76×37+24×37=(____+____)×____

34×99=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