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大方针: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十七国建交 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 年参加万隆会议 刘老师:那么这个过程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巡视、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第二步是 “ 理解 ” ,这也是历史学习最关键性的一步。 ·“ 理解 ” 是历史学习的第二步 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理论等。 刘老师: “ 理解 ” 的要求是 “ 深 ” ,是深刻。比如说在这一课中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 1 、 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 2 、 分析新中国为何要实行 “ 一边倒 ” 的外交方针? 3 、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是怎样提出来的?其重要意义又何在?现在是否过时? 4 、 亚非万 5 、 隆会议上, 6 、 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 求同 7 、 存异 ” 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维护? “ 理解 ” 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精读、细读,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进行学习,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应该要像导游一样,导游只是要引导游客去看、去听、去体验、去感受,只有在关键处才给予讲解。新课程要求我们老师不可以一讲到底、大包大揽,要引领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去训练、去领悟,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期达到 “ 不用扬鞭自奋蹄 ” 的目的。而老师锦言妙语的点拨,拨云见日地指导,会使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这就是关键的一步。那么形成 “ 见解 ” 则历史学习的最后一步。 · 形成 “ 见解 ” 是历史学习的第三步 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准确的历史认识。 刘老师:教学的要求是要求新颖、独到、创新,不可人云亦云。比如这一课,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 1 、 新中国和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2 、 课堂讨论:如何评价新中国初期 “ 一边倒 ” 的外交战略? “ 一边倒 ” 的外交政策是利大还是弊大?当时是应该联合苏联还是应该依附美国?或者是走中间道路?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老师不要求统一、固定的答案。 · 总之, “ 了解 —— 理解 —— 见解 ” 这三步是联结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也不可生搬套用。 刘老刘老师: “ 历史学习三步曲 ” 要求历史学习要由粗读到细读,由宏观把握到微观掌握,由封闭式孤立学习到开放式合作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到主体性探究式学习等。还要求把历史学习和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综合化、专题化的特点。 由封由 我认为 “ 历史学习三步曲 ” 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主持人: 请各位老师做一个点评!
专家:: 我先来谈谈我的看法。历史新课程改革有一个鲜明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刘强老师在历史教学中采用 “ 了解、理解、见解 ” 这样一个学习三步曲,这是一个具有特色的,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一方面,刘强老师的这个学习三步曲 ——“ 了解 —— 理解 —— 见解 ” 既体现了知识学习的由浅入深,也体现了思维训练的由浅入深,其设计是合理的。因为它符合思维学习的一般规律,就是所谓 “ 是什么?为什么 ?还有什么? ” 的问题。 “ 了解 ” 解决 “ 是什么 ” 的问题; “ 理解 ” 解决 “ 为什么 ” 的问题; “ 见解 ” 是解决 “ 还有什么,怎么样的 ” 问题。同时,这个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便于操作,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我们课程改革有这样的一个改革目标,就是要改变 “ 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 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形成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应该说改革是必要的,但改革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继承传统优良基础上的张扬。刘强老师的历史学习三步曲,有对传统学习方法的继承,也有对创新学习方法的追求。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应当肯定的,这样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
专家:: 杨老师刚才讲的很精彩!对于刘强老师讲课的这个案例,我觉得我们应该是受到启发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要改变一种心态,就是等待和观望的心态。过去总认为课程改革是专家:们的事情,和我们教师没有多大关系,和一线教师没有多大关系。一线教师只是等待,等待政策下来进行实施。这样一个观点要改变。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觉得它应当是我们教师成长的舞台。课程改革不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应该主动、热情地参与进来,把自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发现大胆的总结出来,加以推广,加以研讨。刘强老师提出的 “ 学习三步曲 ” 应该说是很好地进行了探索。
专家: 我觉得刘强老师的这个教学方法很清晰,很简单,很好操作。而且刘强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例,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实际上他的这个 “ 了解 —— 理解 —— 见解 ” 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把他这节课展开的话,就可以看到,他所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很丰富的。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最后设计还是很复杂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觉得他的学习三步曲很好接受呢?就是因为它比较符合认知规律。我们的认知规律其实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刚才杨老师也阐述了。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这
节课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个性发展。我们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的发展要有自己的方向,能够把自己的潜能发掘出来。那老师更应该这样,老师更应该从教学的过程中提炼出自己的特点,然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看刘强老师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有风格的老师!
专家:: 我赞成刚才几位老师的意见。就这堂课来说,我过去也听过,而且还不止听了一次。我发觉刘强老师从多年的实践经验当中摸索、总结出一个教学方式出来,就是 “ 了解 —— 理解 —— 见解 ” 这样三步曲的教学方式。刚才几位都老师讲了,这种教学方式还是比较清晰的,而且是容易操作的。但是对于刘强老师本身来说,还是非常不简单的。他从实践当中努力把它上升到一个理论层次。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教学走向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新世纪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什么叫专家:型教师?并不是说要求我们到大学去获得一个文凭,当然那样会对自己的专业有好处,会有提升,但它并不是最主要的。也不是指望去听一个专家:讲座或参加一个培训班。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教学当中不断总结、研究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努力把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我觉得在这一点可以从刘强老师的案例中得到很多启发。
专家: 那我们可以提个问题:你们觉得 “ 了解 ” 、 “ 理解 ” 、 “ 见解 ” 哪一个更重要?
专家:: 我觉得在这个模式里面,它应该是有一个由低级逐步发展,由低到高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这个模式里面,老师的思维模式有非常高的主导性。从 “ 了解 ” 这样一个环节来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在 “ 理解 ” 这样一个层次里面,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精细地阅读教材,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来探讨历史问题、思考历史问题,来理解历史;在此基础上,再向前跨一步,对历史能够产生自己的 “ 见解 ” 。历史学习到这个地方还没有结束,我们老师的引导到此程度就算是不错了。但是我们还可以继续向前推进,引导我们的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这样就更好了。
专家: 刚才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您是这么来理解的: “ 见解 ” 是最重要的, “ 了解 ” 、 “ 理解 ” 是为 “ 见解 ” 服务的,最后学生都有了 “ 见解 ” ,也就是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讲这是比较完备的。当然,刚才杨老师也作了一个补充,刘强老师只是在这个部分这样设计的,其实除了 “ 见解 ” 以外,他还可以主动地来探究。当然我们也有的老师认为这个里面没有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要求的 “ 情感 ” 、 “ 态度 ” 、 “ 价值观 ” 在哪儿?对吧?但是我们说刘强老师的 “ 了解、理解、见解 ” 是指的认知过程,我们不能要求他面面俱到。我觉得在认知过程中,这个三步曲是合理的。
专家:: 这节课, “ 情感 ” 的问题在说课里面没有清楚地表现出来,但是在课堂教学里面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的。比如说在讲周总理去出席亚非会议的时候,用幻灯片展示了在亚非会议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风云变幻的会场里面镇定自若的外交智慧、外交的风采。在展现总理的高大形象的时候,就会给我们的学生留下美好的情感和深刻的记忆。这对我们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主持人: 各位老师对三个案例都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精确的点评!我想这几个案例是不是给了我们一线老师这样的启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当中,只要我们多花时间、多动脑筋、多探讨,我们就一定会有收获!
最后大家来思考这样的两个问题:
拓展思考题: 1 、 新课程历史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 2 、 任意选择一节课, 3 、 指 4 、 出互动栏目的应用方式, 5 、 并设计一个课堂教学的案例 主持人: 以上几位专家:和老师们就 “ 如何围绕新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 进行了交流。我们希望老师们在看了这个研修节目之后,能够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登入 “ 中国教育资源网 ” 和相关的论坛,提出自己的见解!好,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各位专家:!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