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本 第四章知识总结 下载本文

会计核算原则

按其在会计程序中的作用,将会计原则分为总体要求原则、会计质量要求的原则,会计确认与计量要求的原则和修订性惯例四大类。

一、总体原则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四项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2、持续经营——企业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的前提,具体应用:固定资产折旧

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主要应用:权责发生制、待摊和预提、应收应付款项目的核算 4、货币计量——从价值量上反映各种经济活动

二、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1、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 2、相关性/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3、可理解性/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一贯性/一致性),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横向可比(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应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6、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7、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态度,不得多记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8、及时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三、会计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2、配比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实际成本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四、体现会计修正性惯例要求的原则

1、稳健性原则——会计核算在面临不确定因素时,应当以谨慎而不是盲目乐观的态度进行判断和处理。

2、重要性原则——会计核算中对经济业务视其重要性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资产、负债、权益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合理判断的经济业务,必须按规定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而对于次要的经济业务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简化的会计方法处理,并在会计报表中通过合并方式予以披露。

账户与科目的区别:

账户有一定的结构格式 反应增加变动情况 会计科目没有一定结构格式 表示账户名称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税费不包括增值税,eg.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款买货的利息记入:

安装中、在途中、未入库、未使用:“在建成本“ 完工后:财务费用 结算时:长期借款

每月应付利息 记作:借:财务费用 每季应付利息 记作:借:应付利息 贷: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最后结算 记作:借: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资产类

第一部分

1) 钱: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2) 货:原材料、固定资产、在途物资、在建工程 3) 知:无形资产

第二部分(应收)

1)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 2)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3) 其他应收款

第三部分(摊销)

1) 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 待摊费用、累计摊销、长期待摊销 3) 坏账准备

负债类

第一部分

1)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第二部分(应付)

1) 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2) 应付股利、应付利息 3) 应付职工薪酬

第三部分 1) 预提费用 2) 长期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