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小结 下载本文

坚强内固定的适应症:

1. 多发性或粉碎性上下颌骨骨折 2. 全面部骨折 3. 有骨缺损的骨折 4. 大的开放性骨折

5. 明显移位的上下颌骨骨折 6. 无牙颌或萎缩的下颌骨骨折 7. 感染的下颌骨骨折

下颌角骨折,外斜线钛板,六孔,下颌骨正中联合部骨折,两块接骨板,间隔至少5mm

颌骨骨折手术入路

冠状切口:主要用于面中部的骨折显露,可就近取颅骨用于修复 睑下缘切口:眶下缘,眶底,颧骨骨折的显露

耳屏前切口:颧弓根和髁突上部骨折的显露,保护好面神经颧支

下颌下切口:主要用于下颌角,髁突基部和下颌支骨折的显露,保护好面神经下颌缘支 局部小切口

口内前庭切口:显露上颌骨,颧骨,颧弓,鼻骨和眶区的骨折

髁突骨折的治疗(重点)

大多数保守治疗,手法复位恢复咬合关系后行颌间固定,没有移位者,采用弹性吊颌帽限制下颌运动,有轻度开合者,可在患侧磨牙区垫上2-3mm厚橡皮垫,采用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恢复咬合关系后,颌间固定3周。儿童髁突骨折,关节囊内骨折及移位不大的骨折常采用此法。保守治疗应注意早期开口训练,以防止关节内,外纤维增生,导致关节强直。

对髁突明显向下移位,成角畸形大于45度,下颌支高度明显变短5mm,闭合复位不能获得良好咬合关系,髁突骨折片向颅中窝移位髁突向外侧移位突破关节囊者,应视为手术指征。

如果髁突被翼外肌拉向前内侧,下颌支上移,妨碍寻找髁突,可将下颌角向下拉,若手术切口在下颌下切口时,可行下颌支的斜行垂直截骨,体外坚强内固定后再放回再固定。一般坚强内固定后不需要颌间牵引固定,或者仅固定10d。

高位的髁突粉碎性骨折不能固定,可手术摘除碎骨,但应至少保持一侧下颌支的正常高度,以防止形成开合。

无牙颌及儿童颌骨骨折的治疗(重点)

无牙颌多见于老人,一般骨折后采取保守治疗,利用原有的义齿,恢复咬合关系,外加颅颌绷带固定,也可采用颌周金属丝将义齿固定恢复咬合关系。对于移位较大或不稳定的骨折,也可采用坚强内固定,要求恢复颌位即可。

儿童颌骨骨折一般移位不大,又因为对复位和咬合关系的恢复要求没有成人高,切颌骨内有恒牙胚,牙根有吸收,所以采用保守治疗多,如颅颌绷带,自凝塑胶夹板,牙面正畸带钩托槽粘结弹性颌间牵引固定。骨折移位大或者不合作的患儿,也可选择手术复位固定,注意发育问题,选择可吸收的骨板固定或者及时去除。

颧骨骨折和颧弓骨折

分类:I型:颧骨股无移位骨折 II型:单纯颧弓骨折 III型:颧骨体骨折向后内下移位,不伴转位 IV型:向内转位的颧骨体骨折 V型:向外转位的颧骨体骨折 VI型:颧骨体粉碎性骨折。注意:ii,v型骨折认为不需要固定,复位后稳定,iii,iv,vi型骨折需要固定

临床表现:

1) 颧面部塌陷畸形:后期可因为肿胀掩盖面部塌陷

2) 张口受限:骨折块内线,压迫咬肌颞肌,阻碍冠突运动

3) 复视:颧骨构成眶外侧壁和下缘大部分,造成,移位,外展肌渗血和局部水肿以及撕裂的眼下斜肌嵌入骨折线

中,限制眼球运动。

4) 神经症状:眶下神经,面神经颧支受损,眼睑闭合不全 5) 瘀斑:眶周皮肤,眼睑,结膜下出血

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后,如仅有轻度移位,畸形不明显,无张口受限,复试和神经受压等功能障碍者,可做保守治疗。凡有面部塌陷,张口受限,复视者视为手术适应症。若没有功能障碍而又明显畸形者也可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颧弓骨折复位的标准是:无张口受限和塌陷畸形

鼻骨骨折临床特点 1. 移位和畸形 2. 鼻出血 3. 鼻通气障碍 4. 眼睑部瘀斑 5. 脑脊液鼻漏

眼眶骨折:一般不单独发生,常合并鼻,上颌骨iii型,额骨,颧骨骨折

眶底骨折:来自正前方的打击力可以造成颅内压力急剧增加,只是眶腔下壁向下塌陷到上颌窦,发生特发性的单纯性眶底骨折,也称爆裂性骨折。 来自侧外方对眶内侧缘的打击,可造成鼻眶筛骨折,内眦韧带失去与上颌骨额突,鼻骨的附着而引起眼内眦不对称,眦距增宽,鼻根部塌陷等畸形,严重影响面中部外形。

眶下壁骨折:可以通过下直肌牵拉试验---丁卡因麻醉结膜后,用眼科镊通过结膜家住下直肌腱做牵拉试验,若眼球上旋受限,表明下直肌有嵌顿,提示眶下壁骨折。

全面部骨折

复位:由外向内复位,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复位。如:先复位下颌骨,再上颌骨,再颧骨颧弓,最后蝶眶筛,眶底,内眦韧带。

骨折的愈合(重点考过)

口腔颌面部肿瘤

肿瘤:人体细胞在内在或外界致病因素长期作用下,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发生突变,使得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的异常增殖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头颈部肿瘤包括七大解剖部位:唇,口腔,上颌窦,咽部,唾液腺,甲状腺,喉。

组织来源:良性肿瘤常见于牙源性和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常见来源上皮。好发部位依次为:舌癌,颊癌,牙龈癌,腭癌,上颌窦癌。

病因(重点)

外来因素 1物理性因素(紫外线,损伤,热,x线)

2 化学性因素(煤焦油,吸烟-苯芘,N-亚硝基哌啶,酒精) 3生物性因素(病毒,EB,人乳头瘤病毒)

4营养性因素(口腔癌发生的相关维生素A,B,E) 内在因素 1精神神经因素

2内分泌因素 (患乳腺癌或者宫颈癌后,口腔癌及口咽癌的几率增加) 3机体免疫状态 :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有肿瘤抗原和免疫反应 4 遗传因素 :多数肿瘤以易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 5基因突变

此外,年龄,地区,风俗,民族,环境等都与肿瘤的发生相关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重点) 名称 发病年龄 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症状 转移 对机体的影响 组织学结构 良性肿瘤 任何年龄 一般慢 膨胀性生长 有胞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楚,可移动 一般无症状 无 一般无影响,如生长在要害部位或者发生并发症,也可危及生命 细胞分化良好,细胞形态和结构与正常组织相似 恶性肿瘤 癌多见于老年人;肉瘤多见于青壮年 一般快 浸润性生长 侵犯,破坏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受限 常有局部疼痛,麻木,头痛,张口受限,面瘫,出血等症状 常发生 影响大,常因迅速发展,转移和侵及重要脏器及发生恶病质而死亡 细胞分化差,细胞形态和结构呈异型性,有异常核分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

首先判断肿瘤和非肿瘤,其次判断良恶性。

1) 病史采集:出现症状的时间,部位,生长速度,最近是否加速,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 2) 临床检查:形态,大小,边缘,活动性,部位,淋巴结, 3)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 MRI 超声体层 放射性核素检查 4) 穿刺和细胞学检查:对触诊友波动感或非实性含有液体的肿瘤可做穿刺。囊肿:胆固醇结晶,血管畸形:血液, 囊性淋巴管畸形:淋巴液

5) 活体组织检查:原则上争取诊断和治疗一期完成,必须先行活检明确诊断者,活检和治疗时间应该越近越好 6) 肿瘤标志物检查:晚期骨肉瘤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增高,多发性浆细胞肉瘤血浆球蛋白增高,尿内可发现本 -周蛋白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原则(重点,考过)

良性肿瘤:一般外科治疗。若为临界瘤,应切除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的组织,病毒切片病理检查,若有恶变则扩大切除。良性肿瘤切除后,病理检查,若恶变,按照恶性肿瘤处理

恶性肿瘤:依据组织来源,分化程度,生长部位,发展速度,临床分期,患者机体状况等全面分析做决定。

1组织来源:淋巴造血来源的肿瘤一般对放化疗都有高度的敏感性,且常为多发性并有转移,故宜采用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骨肉瘤,纤维肉瘤,肌肉瘤,恶性和色素瘤,神经系统的肿瘤等一般对放射不敏感,宜采用手术为主的治疗,术前术后可以结合化学药物辅助治疗。鳞癌和基底细胞癌对放疗中度敏感,结合患者全身状况,生长部位等决定

2细胞分化程度:高,对放疗不敏感,手术,分化较差或者未分化的肿瘤对放疗敏感,一般采用放射和化学药物治疗。当肿瘤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时,术前考虑放疗或者化疗

3生长部位和侵犯部位:颌面部深部或者接近颅底的肿瘤,手术困难,不得不受限考虑化疗或者放疗,而唇癌和面部皮肤癌则手术较容易,多采用手术治疗。颌骨肿瘤一般以手术为主

肿瘤的临床分期

T:原发肿瘤,T1:2cm T2:2-4cm T3:4-6cm T4:侵犯两个解剖区域 N:区域性淋巴结,N1:小于3cm N2:3-6cm N3:大于6cm M:有无远处转移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重点无瘤操作) 放疗(敏感与否,精确放疗) 化疗,低温治疗,高温治疗,激光治疗,营养治疗,生物治疗,综合序列治疗(重点没找到具体的 )

放疗:敏感--恶心淋巴瘤,浆细胞肉瘤,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尤文癌。不敏感:骨肉瘤,纤维肉瘤,肌肉瘤,腺癌,脂肪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

精确放疗:肿瘤区接受的照射剂量最多,正常组织接受的照射剂量最小,以及肿瘤区的定位和照射区的最准确和剂量分布最均匀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防:消除和减少致癌因素,及时处理癌前病损(癌前病变红斑白斑),加强防癌宣传

口腔颌面部囊肿

软组织囊肿:皮脂腺囊肿 皮样表皮样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鳃裂囊肿

颌骨囊肿:牙源性颌骨囊肿 1根端囊肿 2始基囊肿 3含牙囊肿 非牙源性囊肿 1球上颌囊肿 2鼻腭囊肿 3正中囊肿 4鼻唇囊肿 血外渗性囊肿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色素痣 1皮内痣 2交界痣 3复合痣 牙龈瘤 纤维瘤

牙源性肿瘤 1牙瘤 2牙骨质瘤 3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4 成釉细胞瘤 5牙源性粘液瘤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

脉管畸形 1静脉畸形 2微静脉畸形 3动静脉畸形 4淋巴管畸形 5混合型脉管畸形

神经源性肿瘤 1神经鞘瘤 2神经纤维瘤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骨源性肿瘤 1骨化纤维瘤 2骨巨细胞瘤 恶性肿瘤

癌:舌癌 牙龈癌 颊粘膜癌 腭癌 口底癌 唇癌 口咽癌 皮肤癌 上颌窦癌 中央性颌骨癌 软组织肉瘤 骨源性肉瘤 恶性淋巴瘤 浆细胞肉瘤 恶性黑色素瘤

皮脂腺囊肿(可恶变):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上有一黑色素点,与皮样囊肿鉴别。 锐性分离

皮样囊肿:皮肤和附件构成,无附件者即为表皮样囊肿。穿刺乳白色豆腐渣样物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钝性分离。 皮样囊肿好发于:颏下,口底;表皮样囊肿好发于:眼睑,额,鼻,眶外侧,耳下。注意与舌骨舌肌, 颏舌肌,颏舌骨肌的关系,决定口内外切口。

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儿童,舌盲孔到胸骨切迹之间的颈正中线,舌骨上下最好发,舌骨以下的可因有纤维索条粘 (可恶变) 连而随吞咽吐舌等运动。自行破溃行成甲状舌管瘘,可恶变。穿刺透明,微混浊的黄色稀薄或粘稠 重要 液体。与异位甲状腺鉴别,甲状腺:紫蓝色,柔软,边界清,患者含橄榄语音----分类 1完全异位 于舌根部,颈部没有,迷走甲状腺 2颈部有残留,异位者称为副甲状腺,有时甲状舌管囊肿与异位 甲状腺并存。手术:连同舌骨中份一同切除。

鳃裂囊肿(可恶变):第一鳃裂来源:下颌角以上和腮腺区 第二鳃裂(最多):肩胛舌骨肌以上,常见于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表面光滑, 有时分叶,质地柔软,有波动感,无搏动感,与颈动脉体瘤鉴别,形成鳃 裂瘘,后天者常不完全瘘,仅有外口,先天者完全,内外口皆有,内口通 向咽侧壁,外口常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颈部上1/3 第三四鳃裂(最少):颈根区

穿刺:可见黄色或棕色的,清亮的,含或不含胆固醇的液体。

根端囊肿:牙周膜内的上皮剩余。若根尖肉芽肿在拔牙后未处理仍残留而发生的囊肿,称为残余囊肿。常见于前牙 始基囊肿: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星网状层变性,有液体渗出,积蓄其中形成的囊肿。好发下颌第三磨牙和下颌 支部。可转变或同时伴有成釉细胞瘤

含牙囊肿: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生出而形成。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和上颌尖牙。可转变或同时伴有成 釉细胞瘤

颌骨牙源性囊肿常见于青壮年,随发展骨质破坏,出现乒乓球感,羊皮纸声,波动感。一般向颊侧膨隆。 穿刺:草黄色或草绿色液体,显微镜下可见胆固醇结晶,x线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明阴影,骨白线。

治疗:常用开窗,即颌骨囊肿减压术:在囊性病变表面开窗,局部打开骨质和囊壁,引流出囊液,并制作赛制器保持引流口通畅,使囊腔内外压力保持平衡,在颌骨功能活动状态下,囊肿外周骨新生,颌骨形态改建,囊腔逐渐缩小,外形得以恢复。一般减压时间6-18个月。

球上颌囊肿: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囊肿阴影显示位于两牙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部位。牙正常。 血外渗性囊肿:外伤导致出血产生,无囊壁,血友病出血也可产生。

色素痣

皮内痣:有大痣细胞分化而成的更成熟的小痣细胞,进入真皮和结缔组织中。 交界痣:痣细胞在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呈多个巢团状,边界清楚,分布距离均匀,每个巢团的一部分在表皮层底部, 另一部分在真皮层顶部。痣细胞为大痣细胞,色素较深。

复合痣:在痣细胞进入真皮的过程中,常伴有皮内痣和残留的交界痣。

恶变的表现(重要):交界痣为淡棕色或深棕色斑疹,丘疹或结节,一般较小,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于皮表p.yiban不出现自觉症状。突起与皮肤表面的交界痣,容易受到刮胡须,洗脸,摩擦与损伤的刺激,由此恶变,如局部轻微痒,灼热或疼痛,痣的体积迅速增大,色泽加深,表面出现感染,破溃,出血,或痣周围皮肤出现卫星小点,放射黑线,黑色素环,以及痣所在部位的引流淋巴结肿大等。

牙龈瘤:女性多见,最常见前磨牙区,多发生在牙龈乳头。传统治疗观点连同病变波及的牙齿一同拔除,但是首次治疗牙龈瘤时应尽量保留牙齿,并适当磨除相应的牙槽嵴,如果复发病变,则按传统观点处理。

纤维瘤:易复发,恶变,混淆,纤维瘤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细胞和血管很少,血管丰富实际是低度恶性的纤维肉瘤。无粘连。

牙瘤:影像和正常组织之间有一条清晰的阴影,为牙瘤的被膜。

牙骨质瘤:来源于牙胚的牙囊或者牙周膜。认为和内分泌以及局部炎症刺激有关,具有明显不规则的,强嗜碱性的生长线,女性多见。常继发感染。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恶变):多发生在青壮年,好发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支部。大多数向颊侧膨隆,1/3病例向舌侧膨隆,可转变或者伴有成釉细胞瘤存在。一般单发性多见。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症: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同时伴有皮肤基底细胞痣,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 穿刺:黄,白色(皮脂样)角蛋白样物质混杂。x线:清晰的圆形或者卵圆形的透明影像,边缘整齐,周围常见以白色骨质反应线,有时可不整齐。

容易复发,可以恶变,因此要求刮除更为彻底。在刮除囊壁后,用苯酚或者硝酸银等腐蚀剂涂抹骨创,或加用冷冻疗法,以消灭子囊,防止复发。必要时还可考虑切除部分骨质。若病变范围太大或者多次复发的,应考虑将颌骨连同病变的软组织一起切除,立即植骨。 成釉细胞瘤(恶变)重点

来源:大多数认为来源于釉质器或牙板上皮;牙周膜上皮剩余或口腔黏膜基底细胞;始基或含牙囊肿转变。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青年人,下颌体和下颌角部常见,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逐渐发展可使颌骨膨隆,造成面部畸形,侵犯牙槽突时,可以使牙松动,移位或脱落。侵犯可影响下颌骨的运动,甚至发生吞咽,咀嚼或呼吸障碍。压迫下牙槽神经,可有下唇和颊部麻木不适。骨质破坏可使颌骨外板变薄或吸收,侵犯软组织,甚至造成病理性骨折。 上颌的少见,当增大时,可波及鼻腔,发生鼻阻塞,侵入上颌窦时波及眼眶和鼻泪管,出现眼球移位,突出和流泪,向口腔发展造成咬合错乱。

诊断:病史,临床表现,x线。x线:典型的表现:早期呈蜂房状,以后形成多房性囊肿样阴影,单房较少。囊壁边缘不整齐,呈半月状切迹。囊内牙根呈现不同程度的吸收现象,吸收呈锯齿状。 成釉细胞瘤大多数为实性,若囊性成分较多时,穿刺可以有褐色液体,与囊性的淡黄色液体相鉴别。有时牙源性囊肿的囊壁上可以出现实质性的肿瘤凸起,称为壁性成釉细胞瘤。 鉴别:颌骨囊肿,牙源性囊肿,囊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化纤维瘤。若x线呈现成釉细胞瘤表现有伴有钙化灶时,应该和化牙骨质纤维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钙化囊肿鉴别。

牙源性腺样瘤:一把小米。。。。。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