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专项练习题库 下载本文

A.晚来风急 B.旧时相识 C.黄花堆积 D.梧桐细雨 335.《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自喻的词句是(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336.《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作者借以抒写家破人亡之痛的主要景物是( )

A.晚风 B.黄花 C.梧桐细雨 D.过雁 337.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突出的语言特点是( )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D.叠字 338.苏轼、辛弃疾同为( )

A.婉约派词人 B.豪放派词人 C.风雅派词人 339.“以文为词”主张的作家是( )

A.柳永

B.温庭筠

C.苏轼

D.辛弃疾

D.北宋词人

340.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风格是( )

A.婉约 B.豪放 C.外柔婉而内激越 D.沉哀凄苦 341.辛弃疾的词集为( )

A.幼安词 B.稼轩长短句 C.辛弃疾词 D.易安词 342.《摸鱼儿》全篇用了( )

A.比兴手法 B.拟人手法 C.暗示手法 D.借喻手法 343.被称为曲状元的是( )

A.关汉卿 B.王实甫 C.马致远 D.白朴 344.马致远的号是( )

A.云庄 B.东篱 C.醉翁 D.钟隐 345.马致远杂剧的代表作品是( )

A.窦娥冤 B.汉宫秋 C.梧桐雨 D.长生殿 366.马致远的散曲集名为( )

A.《小山乐府》 B.《东篱乐府》 C.《东坡乐府》 D.《碧山乐府》 347.《夜行船》(秋思)属于元代散曲中的( )

A.小令 B.套数 C.杂剧 D.长调

348.《夜行船》(秋思)“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其中所含典故出自(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349.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中,作者用“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三句表

26

达的意思是( )

A.积极进取 B.争名夺利 C.纷繁杂乱 D.忙忙碌碌 350.马致远的《夜行船·秋思》的主题是( )

A.叹世 B.醒世 C.惊世 D.警世 351.《东篱乐府》是一部( )

A.散曲集 B.散文集 C.诗集 D.词集 352.元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是 ( )

A.《西厢记》 B.《赵氏孤儿》 C.《汉宫秋》 D.《窦娥冤》 353.《西厢记》的故事原出于唐代元稹的小说( )

A.《柳毅传》 B.《霍小玉传》 C.《枕中记》 D.《会真记》 354.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 )中的名句。

A.《西厢记》 B.《牡丹亭》 C.《窦娥冤》 D.《汉宫秋》

355.《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在斜晖”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 A.融情入境 B.移情于景 C.以景托情 D.因情造景 356.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体裁是( )

A.散曲

B.套数

C.诸宫调

C.曲牌名

D.宫调名

D.杂剧

357.[端正好]是( )

A.题目

B.杂剧名

358.《长亭送别》中,体现莺莺执着爱情、鄙弃功名的语句是( )

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C.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B.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359.“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出自( )

A.《西厢记诸宫调》 C.《西厢记》

B.《窦娥冤》 D.《高祖还乡》

360.下列作品属于元代的是( )。

A.《三国演义》 B. 《西厢记》 C.《金瓶梅》 D.《桃花扇》 361.下列作品不属于王实甫的是( )。

A.《丽春堂》 B.《长生殿》 C.《破窑记》 D.《西厢记》 362.《长亭送别》中的唱段总体上运用的抒情方法是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典故抒情 363.下列元曲作家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27

A.白朴 B.马致远 C.王实甫 D.郑光祖

364.下列作家与其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柳永——《乐章集》 B.秦观——《淮海集》 C.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D.李清照——《珠玉词》 365.被誉为“南戏之祖”的是( )

A.《拜月亭》 B.《荆钗记》 C.《琵琶记》 D.《白兔记》 367.《西厢记》成功塑造的婢女形象是( )。

A.崔莺莺 B. 红娘 C.平儿 D. 杜丽娘 368. 刘熙载“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评价的是( )

A.柳永的作品 C.辛弃疾的作品

B.范仲淹的作品 D.苏轼的作品

369.“赋”作为一种文体,形成于( )

A.战国时代 B.秦代 C.汉代 D.三国时代 370.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 )

A.骈赋 B. 抒情小赋 C. 文赋 D. 骚体赋 371.苏轼的《前赤壁赋》的语言特色是( )

A.夹叙夹议 B. 欲扬先抑 C. 骈散相间 D. 感情充沛 372.《前赤壁赋》用来写景、抒情、说理的主要自然景物是( )

A.江水、明月、乌鹊 B.江水、清风、白露 C.江水、明月、清风 D.清风、明月、麋鹿 373.《前赤壁赋》中的主客对话实质上反映了( )

A.主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作者统一的思想

C.主客对现实生活的失望 D.作者思想中两个对立的方面 374.《前赤壁赋》中主、客经过相互辩驳,最后归于( )

A.怒而怨 B.泣而悲 C.喜而笑 D.愁而忧 375.下列句子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侣鱼虾而友糜鹿。

376.《前赤壁赋》是一篇文赋,其最明显的形式特征是( )

28

A.主客对话 B.讲求对偶 C.景情理相结合 D.多用夸张 377.舒婷《神女峰》的主旨是( )

A.赞美神女峰景色 B.歌颂神女对爱情的忠贞 C.反对封建传统对人性的压抑 D.抒发爱国情怀 378.下列作家属于当代朦胧诗派的是( )

A.舒婷

B.戴望舒 C.徐志摩

D.张洁

379.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

A.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D.制,岩邑也。 380.下列人物不是柳宗元作品中的是( )

A.段太尉 B.焦令谌 C.白孝德 D.马伶 381.《石崇与王恺争豪》选自( )

A.《淮南子》 B.《列子》 C.《搜神记》 D.《世说新语》 382.以“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为创作主张的唐代诗人是( )

A.王安石 B.欧阳修 C.白居易 D.韩愈 390.下列文章属于驳论文的是( )

A.《谏逐客书》 B.《论学问》 C.《秋水》 D.《季氏将伐颛臾》 391.下列作品属于明代的是( )

A.《金瓶梅》 B.《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392.代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高峰的是( )

A.《世说新语》 B.《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393.王实甫的代表作是( )

A.《桃花扇》 B.《窦娥冤》 C.《西厢记》 D.《长生殿》 394.下列文学体裁中,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刻画人物的是( ) A.诗歌 B.散文 C.小说 395.小说的三要素是( )

A.开端 高潮 结局 B.人物 情节 环境 C.肖象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D.记叙 抒情 描写 396.《世说新语》是一部按内容分类的( )

A.笔记小说 B.章回小说 C.拟话本小说 D.寓言小说 397.《石崇与王恺争豪》一文中最精彩的细节是( )

29

D.戏剧(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人物)

A.并穷绮丽 B.王恺的珊瑚树高二尺许 C.王恺惘然若失 D.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树

398. 先介绍王恺的身份和珊瑚树的来历,这对刻画石崇的性格所起的作用是( ) A.对比 B.铺垫 C.象征 D.暗示 399.“石崇与王恺争豪”这个题目本身决定了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A.对比 B.铺垫 C.象征 D.暗示 400.曹雪芹生活的时代是( )

A.开元盛世 B.康乾盛世 C.文景治世 D.贞观治世401. 《红楼梦》是一部( )

A.文言短篇小说 B.长篇章回小说

C.历史演义小说 D.志怪小说

402.贾政要打死宝玉是为了( )

A.给被逼跳井的金钏讨回公道 B.显示封建家长的威严 C.消除“弑父弑君”的后患 D.防止宝玉再在外厮混 403.《宝玉挨打》中,薛宝钗的基本性格特征是( )

A.封建礼教的卫道士 B..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C.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人 D.被封建礼教摧残的人 404.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405.章回小说的起源是( )

A. “小说” B. “说经” C. “讲史” D. “说铁骑儿” 406.《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

A.宝玉同情投井自杀的丫鬟金钏 B.宝玉与戏剧演员琪官的交往 C.鄙弃仕途经济 D.贾环诬告宝玉 407.下列属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作品是( )

A.《聊斋志异》 B.《孽海花》 C.《儒林外史》 D.《金瓶梅》408.“你可都改了吧!”黛玉此话的含义是( )

A.埋怨宝玉做错了事 B.后悔没有早日劝阻宝玉

C.言不由衷的哀鸣 D.劝宝玉从此改邪归正,走仕途经济之路 409.对贾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的是( )

A.林黛玉 B.贾政 C.王夫人 D.薛宝钗

410.《红楼梦》中,说过和袭人“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分儿”相类似话的是(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