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围观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一辩稿 下载本文

谢谢主席,大家好。当今网络无处不在,通过转帖、留言等方式表达对于事件的关注已经成为广大网民的新方式,我们称之为“网络围观”。社会热点很多,但是问题要区别于事件;例如,2012年的“小悦悦”事件不是一个问题,在其背后的人性的无视与冷淡才是问题。

我方判断的标准,就要看网络围观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上的作用如何。 我方认为网络围观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理由如下:

第一,网络围观具有时效性。对方辩友,你还记得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是哪天吗?也许您忘了,那么我告诉您,是三月二十八日。“地球一小时”创下了当日词条最高访问量,但是仅仅九天之后,我们就把一切都忘了,只记得今天是愚人节;最高访问量又怎样,全球瞩目又怎样,时间一过,我们还是我行我素,什么环保什么地球都没了下文。同时,据调查,公众对于某一热点问题的注意力往往不超过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围观是在持续,但是关注点却走马灯似的来了又换,这样零散的冲击力根本没有办法推动一个持续性问题的本质上的解决。今日头条每天都不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都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高呼与努力,而不是三分钟的热度。我们也知道,烧开一壶水需要炉子的持续加热,可是对方辩友您现在的立场,就像你用打火机加热水壶几分钟,然后您就告诉我这有助于把水烧开?对方辩友,可能吗?

第二,网络围观具有不可预知的可控性。网络围观中网友的猎奇心理,盲目从众,多方言论交织,导致了舆论对于社会正义,司法公正的绑架。并且在围观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关注点出现偏差:留美同学被枪杀,人们则将重点转移到宝马车上,并开始声讨富二代,大喊其死得好,而对于真正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我爸是李刚”事件,在事实完全没有清楚的情况下,媒体的猜测报道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这导致社会的公正,司法的独立都变得相当困难。究竟是给一个让网民满意的答案还是给一个真正公正的答案,这一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但在舆论压力之下,却并不那么容易。 第三,当网络围观成为一种身边的存在,那么,藏得更深也就变成了人们的一种习惯。我们现在似乎应该高兴,因为很久没有看到“表哥”“房姐”,也看不见天价香烟高价酒。但是一条新闻,“中纪委一季度将11名省部级官员移送司法机关”说明一个我们担心的问题:并不是贪官少了,而是他们藏的越来越深了。对方一直在高呼我们通过网络发现了问题,但是很不幸,这个我们似乎并不仅仅是我们;网络围观终究成了贪官们穿衣戴帽的镜子。

今天,我们看到,网络暴力、舆论干预司法独立在网络围观的幌子下层出不穷,

挑战着网络社会的道德底线,也深刻地影响了现实社会。仅仅是网民作为空闲时的娱乐活动,舆论狂欢,您方竟然告诉我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好神奇哦。 我方不过想告诉您方,围观的时效性,不可控性,根本无法构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必要条件,因此无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