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下载本文

《康乐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

《康乐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的酒店康乐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能够完成酒店康乐岗位上的游泳池服务、健身房服务、球类运动服务等任务。该课程的开设以酒店礼仪、酒店服务英语等相关课程为基础。

(二)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 1、课程设计理念

(1)基于酒店康乐服务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 (2)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并重的理念; (3)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2、设计思路

(1)以行业为依托,课程目标和内容与酒店职业岗位相结合; (2)以康乐服务为载体,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与酒店康乐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校内校外学习相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循环进行教学。 建议本课程为60学时。

二、课程目标

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酒店康乐的各项服务技能,胜任酒店康乐管理工作。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和顾客沟通和与同事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

的团队合作。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游泳知识与技巧,并具备一定救护知识;

2.掌握各种健身器械的性能、作用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健身房服务工作内容、服务程序;

3.了解球类运动的基本常识和球馆的主要设施设备,掌握球类运动的比赛规则和计分方法,熟练掌握球类运动工作内容、服务程序。

(二)技能目标

1.能够指导客人进行游泳运动,能应对客人游泳运动中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

2能够指导客人正确的使用健身器械,并为客人科学健身提供指导和建议;

3.能够熟练提供球类运动服务; 4.能够处理康体运动的常见问题; 5.妥善处理客人投诉。

(三)素质目标

1.养成诚实、守信、谨慎、平和的品德;

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3.具有善于和顾客沟通和与同事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关键词: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素养

序工作任务 号 1 游泳池服务 知识要求 了解游泳知识 了解各种泳姿的优缺点 了解健身房各种器械 了解健身器械的性能、作用和使用方法 技能要求 处理客人游泳运动中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 能指导客人正确使用健身器械 能为客人的科学健身提供指导和建议 掌握健身房服务的程序 能熟练提供球类运动服务 掌握球类运动的服务程序 掌握处理客人投诉的方法 参考学时 理实论 训 4 4 8 10 健身房服2 务 了解球类运动的基本常识 球类运动了解各种球类的设施设备 3 服务 了解球类运动的比赛规则和计分方法 4 康乐投诉 了解客人投诉的原因 合 计 4 2 14 12 4 34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故障模拟、观看录像、理实一体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康乐服务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人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会进行前厅日常运作中的基本工作。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前厅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生产。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三)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作为期末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