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构造与原理(简版) 下载本文

6、扶手装置 balustrades: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两侧,对乘客起安全防护作用,也便于乘客站立扶握的部件。

7、扶手带 handrail:位于扶手装置的顶面,与梯级踏板或胶带同步运行,供乘客扶握的带状部件。

8、扶手带入口保护装置 handrail entry guard:在扶手带入口处,当有手指或其他导物被夹入时,能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运行的电气装置。

9、扶手带断带保护装置 control guard for handrail breakage:当扶手带断裂时,能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运行的电气装置。

10、护壁板;护栏板 interior panelling:在扶手带下方,装在内侧盖板与外侧盖板之间的装饰护板。

11、围裙板 skirting;skirt panel:与梯级、踏板或胶带两侧相邻的金属围板。

12、围裙板安全装置 skirt safety device;skirt panel switch;skirt panel Safety device:当梯级、踏板或胶带与围裙板之间有异物夹住时,能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运行的电气装置。

13、内侧盖板 interior profile;inner deck:在护壁板内侧、联接围裙板和护壁板的金属板。

14、外侧盖板 balustrade decking;outer deck:在护壁板外侧、外装饰板上方,联接装饰板和护壁板的金属板。

15、外装饰板 balustrade exterior panelling:从两外侧盖板起,将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封闭起来的装饰板。

16、桁架;机架 truss;supporting structure:架设在建筑结构上,供支撑梯级、踏板、胶带以及运行机构等部件的金属结构件。

17、中心支撑;中间支撑;第三支撑 centre support;intermediate Support:在自动扶梯两端支承之间,设置在桁架底部的支撑物。

18、梯级 Step:在自动扶梯析架上循环运行,供乘客站立的部件。 19、梯级踏板 Step tread:带有与运行方向相同齿槽的梯级水平部分。 20、梯级踢板 Step riser:带有齿槽的梯级垂直部分。

21、梯级、踏板塌陷保护装置 step or palletss sagging guard:当梯级或踏板任何部位断裂下陷时,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运行的电气装置。

22、驱动链保护装置 drive chain guard:当梯级驱动链或踏板驱动链断裂或过分松弛时,能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的电气装置。

23、梯级导轨 step track:供梯级滚轮运行的导轨。

24、梯级水平移动距离 step of horizontally moving distance;horizontally step run:为使梯级在出入口处有一个导向过渡段,从梳齿板出来的梯级前缘和进入梳齿板梯极后缘的一段水平距离。

25、踏板 pallets:循环运行在自动人行道析架上,供乘客站立的板状部件。 26、胶带belt:循环运行在自动人行道析架上,供乘客站立的胶带状部件。

27、梳齿板 combs:位于运行的梯级或踏板出入口,为方便乘客上下过渡,与梯级或踏板相啮合的部件。

28、楼层板 noor plate:设置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出入口,与梳齿板连接的金属板。 29、梳齿板安全装置 comb safety device;comb contact:当梯级、踏板或胶带与梳齿板啮合卡入异物有可能造成事故时,能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运行的电气装置。

30、驱动组机,驱动装置 driving machine:驱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运行的装置。

31、附加制动器 auxiliary brake:当自动扶梯提升高度超过一定值时,或在公共交通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上,增设的一种制动器。

32、主驱动链保护装置 main drive chain guard;broken drive chain contact:当主驱动链断裂时,能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运行的电气装置。

33、超速保护装置 escalator overspeed governor;overspeed governor switcn: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运行速度超过限定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装置。

34、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 unintentional reversal of the direction of travel;direction reversal device: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运行中非人为的改变其运行方向时,能使其停止运行的装置。

35、手动盘车装置;盘车手轮 hand winding device;handwheel:靠人力使驱动装置转动的专用手轮。

36、检修控制装置 inspection control device:利用检修插座,在检修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时的手动控制装置。

2.7 电梯与建筑物的关系

2.7.1 电梯对建筑物的一般要求

电梯是一种特殊的机电设备,与建筑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以下几个部分是较为关键的部分,是建筑物结构必须满足的。

1、机房

电梯机房一般设置在井道的正上方,目前也有部分机房设置在井道的底部或侧面。机房内由于装设有较大功率的曳引电机和电气控制系统,在工作时会释放出较多热量,所以机房的通风降温就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要求;另外机房必须具有良好的抵御风吹日晒和雨雪雷电的能力。电梯运行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曳引机与控制系统的工作质量,同时电梯运行的安全可靠也和这两个部分息息相关,所以机房是整个建筑物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电梯机房不能同其他设备的机房通用,为了便于电梯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机房必须具有一定的面积和高度,具备相关的起重和承载能力;机房必须设有完备的门窗,非有关人员不能随意出入;机房必须与建筑物中其他烟道、水箱、非电梯用水管、气管、电缆等相隔绝。

(1)、机房面积:机房面积与机房中排布安放的设备尺寸、数量、检修空间等有极大关系,目前各电梯厂家的产品各不相同,机房面积也会有很大区别。一般机房有效面积是井道面积的2倍以上,交流低速梯为2~2.5倍,直流快速梯为2.5~3.5倍,大型轿厢的电梯在不影响设备维护检修保养的前提下,机房面积不受上述限制。

(2)、机房高度:机房高度是机房地面至机房顶板之间垂直距离,它同样与机房内安置的设备有关。载客电梯与医用电梯机房的高度应大于3m,货梯机房高度应大于2.5m,杂物梯机房高度不小于1.8m。

(3)、主机、电控柜应尽量远离门窗,与门窗正面距离不小于600㎜,以防雨水浇淋;曳引机与墙壁间距离应大于500㎜,以方便检修;控制柜正面应有800㎜距离,后面与侧面距所有其他设施间应留有700㎜以上距离,以便于检修维护之用;电梯的照明、动力总电源应设置在机房入口处,其距地高度应为1300~1500㎜。

(4)、机房地面要求能承受6000N/㎡以上的载荷,在机房井道范围内应设置承重钢梁,

以便承受整个电梯系统负载和曳引机重量,在井道顶部曳引机上方必须设有起吊挂钩,以满足曳引机等设备安装和维修之用,起吊挂钩的承载能力必须足够大,对额定载重3000㎏以下的电梯要求具有不小于2000㎏的承载力。

(5)、机房楼板上要留有绳孔,具体根据电梯轿厢和对重位置及轿门开向等确定,对于限速器绳孔和其他电气控制管线孔等,也要根据布置图确定。各绳孔口周围,均要求筑有高度为75㎜以上,距绳25~50㎜的台阶,以防止油、水等流入井道或细小部件坠入井道。

(6)、机房处于建筑最高处,下部有很长的井道,具有抽风效应,所以非常容易将灰尘等物吸入机房,另外在机房中装设有较多的电气设备,均构成火灾隐患,所以在机房内一定要设置扑灭电气火灾的消防设施,如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材。

(7)、机房一般都布置在建筑物的最高处,在雷雨季节易受到雷电的袭击,为此在机房设计建造时,必须按照低压用电安全规范,安装符合要求、安全可靠的避雷设施。

2、井道

井道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井道壁应该是垂直的,每层中垂直度误差小于5㎜,井道总高范围上垂直度误差小于10㎜。一般而言,井道内壁与轿厢外壁的距离不小于200㎜,与对重距离不小于350㎜;当对重装置采用刚性导轨时,对电梯井道尺寸建筑偏差作出如下规定:高度≤30m的井道尺寸偏差为0~25㎜;30m<高度≤60m的井道尺寸偏差为0~35㎜;60<高度≤90m的井道尺寸偏差为0~50㎜。井道顶层高度必须保证,其目的是防止电梯运行中冲顶超位,或避免电梯检修人员在轿顶工作时被挤伤。

3、底坑

底坑深度根据轿厢额定速度、轿厢底部结构、导靴与安全钳结构、缓冲器的结构型式等,按照有关规定来确定。底坑在施工中,必须能够防水,并且设有排水设施,要充分考虑维修人员在底坑中的作业需要,底坑中还要考虑安装缓冲器的固定底座,必要时设置上下底坑用的梯子。

2.7.2 电梯选型与配置

电梯选型是对电梯品牌与供应商、电梯型号规格、电梯性能档次、电梯生产质量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进行选择;电梯配置是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确定电梯主参数(包括电梯数量、载荷、速度等)和类型、电梯布置形式等,电梯选型与配置不仅要满足整个建筑功能上的需求,还要考虑乘客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适性。

每座建筑物有不同的用途和功能,其规模结构不同,人流特点和数量也不同,根据上述的实际情况,各电梯公司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标准来进行选型匹配。电梯配置方案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里仅给出一般建筑物常规的电梯配置规则供参考,另外还必须注意在确定电梯方案时同电梯供应商作细致的沟通与协商。

1、电梯选型配置过程

电梯选型配置过程一般有如下几个步骤 (1)、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用途确定不同的电梯类别; (2)、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出入口位置,确定电梯的布置位置; (3)、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乘坐人数进行交通流量分析,确定电梯(含消防梯)主参数,

包括电梯数量、额定载荷和额定速度等;

(4)、确定电梯的水平和垂直布置形式(包括分区、空中大厅和双层轿厢的选定等); (5)、了解电梯产品的制造质量与性能、安装质量、售后服务质量、维修保养质量和销售价格等,确定电梯品牌;

(6)、了解不同型号电梯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并根据建筑物档次和服务人群的需要,对提供的可选功能进行选择;

(7)、根据电梯服务对象和安装场合不同,可提出装潢要求,或对电梯供应商提供的装潢实例进行选择。

具体流程见图2-9所示: 确 定 电 梯 类 别

确定电梯布置位置

预设电梯主参数(数量、载荷、速度等)

设定电梯分组、分区方案

对高峰时输送能力、平均运转间隔时间作分析计算

N 可否满足预先设定标准

Y 确 定 电 梯 品 牌 确定电梯装潢、功能、优先服务类型

图2-9 电梯选型与配置流程图

2、电梯布置的位置

从提高运送效率、缩短候梯时间以及降低建筑费用的方面综合考虑,所有电梯集中安排在建筑物中心地带最为合适。如果电梯分散布置在建筑物的不同地区,将对运送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电梯是大部分出入建筑物的人员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所有必须设置在容易看到、方便使用的地方。但是当建筑物有几个进出口或建筑物的宽度、深度超过80m时,就需要将电梯分成2组或更多组,以缩短乘客的步行距离。

3、电梯配置基础知识 (1)、电梯配置的评价指标

输送能力: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一般为5分钟),单梯或群梯能够运送的乘客数占

建筑物内总人数的百分比;

平均运转间隔时间:当一台电梯时,指一天内空轿厢相邻两次离开主楼层的时间间隔平均值,对n台群控电梯时,上述时间需除以n;

乘客候梯的烦躁程度:超过乘客心理承受候梯时间时,乘客就会烦躁和不耐烦,乘客候梯的烦躁程度与实际候梯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为平均运转间隔时间的一半。 (2)、电梯配置的概念 上行高峰期:电梯以主端站为起点,一天内主要用于作从主端站向以上各楼层输送乘客的时期。

下行高峰期:电梯以主端站为终点,一天内电梯主要用作从以上各楼层向主端站输送乘客的时期。

分区运行:将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分成若干停层区(低、中、高),电梯分区运行或隔层停靠。

分组运行:将相邻几台电梯分成一组,他们具有共同的运行参数和目的层站区,控制系统采用群控系统。

空中大厅: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一定高度上,设置几个空中候梯大厅,有电梯从

主端站将乘客运送至此,然后乘客再根据需要转换各分区电梯。

表2-9 各类建筑物输送能力与电梯数量(参考) 建 筑 类 型 超高层 办公建筑 住宅建筑 宾馆、酒店 高 层 中低层 高 级 中 级 5分钟输送 能力 % 20~25 15~20 10~15 5~7 10~11 9~10 20 平均运转间隔时间 s <30 30~35 35~40 50~80 <35 <40 <40 每台电梯适用面积 (3楼以上) ㎡ 1200~1600 1500~2000 2000~2400 50~60户 100~150 间客房/台 150~200 间客房/台 80张病床/台 每台电梯适用人数 (3楼以上) 人 200 250 300 250 150~200 200~250 医院和医疗中心

(3)、电梯主参数的确定

在购买电梯时,建筑商必须提供给电梯供应商井道土建图纸(含提升高度、顶层高度、底坑深度、层间距、停层站数、机房位置尺寸等),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规模、用途、人员交通流量等各种因素,确定一些必要的电梯主参数。计算电梯系统输送能力,主要体现在电梯数量、额定速度和额定载重量上,其中电梯数量对输送能力影响最大,其次是额定载荷,最后是额定速度,在确定这些参数时,需要按数量、载荷、速度的优先顺序一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