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阳光心态教书育人 下载本文

如何以阳光心态教书育人

初中英语十班 马亦文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于工作导致的职业流行病,教师因为工作性质本身对于情感投入的强调以及工作负荷的巨大而不幸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据有关部门研究表明,中国中小学教师中,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的比例约为16%。教师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学热情不高、教学质量下降、学生身心受损、教学秩序混乱、教师病假不断、学校士气低迷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如何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呢?首先,要转变扭曲的教学观

教学观就是就是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也包括教师对课堂管理和驾驭方法的认识。教师从这一认识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并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队教育对象采取的态度。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逼人呆滞不同的教学结果。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影响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这成为教学的中心和唯一任务。教师忽视从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应付考试,忽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次,教师只关注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信息交流方式是单一的,课堂成为讲堂。由于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活动的反馈,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扮演了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笑话知识的时间,从而占据了学生课上的自主学习时间,“以练代讲”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些保守、片面的教学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更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悖。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观的革命,树立现代教学观。

其次,改善变味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作为现代的合格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平等的、能动的、活生生的人。

1. 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生只有得到人格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有可能主动进入角色,才能激发求知欲望。教育过程体现出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过程,是受教育者精神建构的过程,教育“并不仅仅是个体的内在潜能展开的过程,而是引导儿童精神发展的历程。”

2. 坚信人人都有才能,每名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

每名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独特的潜质禀赋、独特的学习需求。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该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3.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指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局偶遇巨大发展潜力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潜力很大,教师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充分开发每名学生的潜能。

4. 确定销售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销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独立思考作文研究的主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学生将成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活泼健康的知识主人。

近期,南雄市教育局邀请到北京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北京才人堂教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委员会认证测量师、中国教育学会儿童心理分会会员、中央电视台家长俱乐部特邀专家熊华堂教授来南雄,为我市教师做《如何以阳光的心态教书育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在讲座中,熊教授详细讲解了健康心理的四个标准,即:智力正常、行为反应与环境相吻合、行为反应与年龄相吻合、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进而引导教师:要多维度观察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要用发展的眼光爱每一个孩子。

熊教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展开来分别讲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倦怠三个方面的知识和心得。他以圣人为师、谈圣人之鉴、圣人之所为。引经据典,语言生动、内容充实、趣味横生、发人深省。熊教授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老子的《道德经》解读,运用生动的事例和幽默的语言,启迪教师培养宽恕之心,有知足心,以此让自己的心理更阳光,引发了在场每位教师的深思。

此次讲座,开阔了教师视野,对提升教师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学校加大力度培养教师队伍系列举措之一,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讲座后的交流中,很多教师表示,会努力用阳光的心态教书育人,真正做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健康的心理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讲座在轻松的氛围中圆满结束,老师们却仍意犹未尽,广大教师普遍认为熊教授讲出了教师的心声,让他们心灵开悟、受益匪浅,希望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