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考试题

第 1 页 共 18 页

成都医学院2009-2010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试

院系 专装 业 班 级订 姓 名线 学 号本科2006级《传染病学》考试题

(适用于临床专业)

试卷代码: A 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复核人 题分 40 20 25 15 100 得分 评阅人 试卷说明: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计? 分) 1、血清转换: 2、再燃: 3、里急后重:

4、潜伏性感染: 5、科普利克斑: 6、潜伏期: 7、传播途径: 8、隐性感染: 9、母婴传播: 10、传染源:

11、高血容量综合征: 12、同时感染: 13、感染后免疫: 14、卡波氏肉瘤: 15、隐性感染: 16、感染后免疫: 17、霍乱:

18、伤寒细胞: 19、窗口期: 20、伤寒细胞: 21、稽留热:

1

第 2 页 共 18 页

22、复发: 23、Dane颗粒: 24、粘液脓血便: 25、重叠感染: 26、肥达反应: 27、玫瑰疹

28、肝肾综合征: 29、干性霍乱: 30、流行: 31、肝性脑病: 32、散发:

二、论述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试述钩体病的诊断依据:

2、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哪几种表现: 3、试述典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 4、试述普通型菌痢的诊断依据: 5、试述传染病的预防:

6、试述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经过: 7、试述流脑暴发型的治疗要点:

8、试述常见的间日疟的主要临床特点: 9、试述急性典型菌痢的治疗方法: 10、试述伤寒肠出血的治疗要点: 11、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2、试述伤寒的诊断依据:

13、试述急性菌痢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的鉴别: 14、试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

15、试述流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16、试述中毒型菌痢的治疗原则: 17、试述乙脑的诊断:

18、试述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三、问答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艾滋病是通过哪些方式传播的? 2、试述乙脑的诊断

3、流脑暴发型有哪些治疗措施?

4、如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5、在治疗钩体病时如何避免赫氏反应发生? 6、麻疹皮疹的特点有哪些? 7、如何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2

第 3 页 共 18 页

8、试述霍乱的治疗原则

9、被狂犬咬伤后如何进行处理措施? 10、简述血吸虫病的临庆表现。

11、简述中毒性菌痢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12、试述急性典型菌痢的治疗方法。 13、HBV-DNA定量检测有何临床意义?

14、简述溶血尿毒综合征,它常发生于什么情况? 15、简述流行性出血热出现意识障碍的原因

16、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严重机会性感染是什么? 17、简述钩体病的诊断依据 18、如何进行抗疟原虫治疗?

19、艾滋病毒感染后其自然病程可分为哪几期?艾滋病常见的表现有哪些? 20、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21、试述传染病的诊断。

22、慢性细菌性痢疾发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3、钩体病肺弥漫出血型的常见诱因有哪些?此型的治疗要点? 四、病例分析(每题1分,共计? 分)

1、患者,男,29岁,因腹泻12小时于2004年8月5日人院。患者在12小时前开始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为黄色水样便,曾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痛及里急后重感,起病后曾自服氟哌酸4片,但效果欠佳。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病史。病前一天曾进食过海鲜。体杳:体温36.8℃,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87/60mmlHg,神志清,皮肤弹性差,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心肺听诊未闻异常,腹 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活跃。膝、跟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自细胞9.8×109/L,嗜中性粒细胞79%,血色素165g/L。大便常规:白细胞0~3个/HP,红细胞0~2/HP。 (1) 试述本病例的诊断和诊断依据。

(2) 试述本病例要进行的进一步检查项目,以明确诊断。 (3) 试述本病例具体治疗措施。

2、男,52岁,江西余干人,农民,反复腹泻20余年,消瘦、腹胀3个月入院。 20年前发现慢性血吸虫病,当时用锑剂治疗1疗程,5年前又用过1疗程吡喹酮。以后仍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近20年来患者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泻时大便3一5次/天,稀,有粘液。近3个月来出现腹胀,腹部呈进行性胀大,伴尿量减少,体重减轻5kg。

查体:慢性病容,可见肝掌。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肝在剑突下3cm,脾在肋下3cm,腹水征阳性。血象:HB100g/L,白细胞3.5 X109/L,中性粒细胞65%,淋巴细胞35%, 血小板50X109/L,肝功能ALT 50U, ALB 30g/L, GLB 38g/L, TBIL 22ummol/L, HBsAg(+)。 问题:

3

第 4 页 共 18 页

(1)本例正确的诊断是什么?

(2)诊断依据是什么?

(3)判断是否重复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是什么? (4)治疗厦则是什么?

3、女,60岁,城区办公室职员,发热、腹部不适、疲乏、恶心、胃纳减退7天,尿色变黄2天,体检:体温36.8℃,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中度黄染,肝平软,无压痛,肝肋下1.5cm可扪及,质软。周围血液WBC 8.3×109/L, N 0.74, L 0.21, E 0.05 ,RBC 4.0×1012/L,Hb 138g/L,血清谷丙转氨酶740u/L,总胆红素84μmol/L。直接胆红素40μmol/L。

⑴ 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⑵ 试述本例的鉴别诊断。

4、罗某,男性,38岁,患者于某年7月18日前往海南省乐东县某林场探亲,在该林场山上住有10余天,于8月15日发病,急起畏寒、寒战,加盖厚棉被后仍感极为寒冷,哆嗦不止,20分钟后体温开始升高,达40℃,2小时后热退发汗,感头痛、疲乏。以上症状隔日发作一次。查体发现口唇较苍白,脾右肋缘下2cm。自服感冒药无效。于8月19日再次发作时在当地医院做外周静脉血厚血涂片检查,发现红细胞中有环状体。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数显著减少。试述诊断及其依据;如何治疗?

5、患者孙xx,男,28岁,湖南浏阳人,因发热6d,少尿3d入院。病人1月3日起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2℃~39.8℃,明显乏力,当地疑为\感冒\给予退热药处理,患者症状未见好转,3d前尿量减少,昨日仅300mL。入院查体:体温36.7℃,颜面及结膜充血明显,前臂注射部位皮肤可见4×lOcm瘀斑。实验室检查:wBc 13×109/L,N 83%,血小板41×109/L.血BUN 38.7mmol/L,血钾6.8mmol/L,心电图 示心率45次/分,高尖T波。请问: 1.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为明确诊断应进行哪些检查? 3.请制定该病人目前的治疗方案。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血清转换(seroconversion):

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称为e系统血清转换。HBsAg消失而抗HBs产生称为s系统血清转换。

2、部分患者在病后2一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来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持续5一7天才回到正常,血培养在这段发热期可为阳性:再燃时症状加剧,可能与菌血症仍来完全控制有关。

4

第 5 页 共 18 页

3、答案:是指病人在患急性菌痢等时出现的急于去排便,但排不畅,似乎总排不净,频繁进出厕所的情形。

4、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成为携带者。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5、科普利克斑:麻疹病人在发热的第2-3 天口腔双侧颊粘膜近第一臼齿处为针尖大小白色的斑点,周围绕有红晕,可逐渐增多,互相融合,2-3日消退.

6、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7、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通过一定方式,到达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如空气、水、食物、苍蝇、手、吸血节肢动物、血液、土壤等。

8、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9、母婴传播(Mother-children transmission):

已感染HIV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将HIV传播给婴儿,此称之为母婴传播。

10、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11、高血容量综合征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少尿期水钠潴留而致血容量增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体表静脉充盈、脉博洪大、脉压差增大和心率增快。 12、同时感染(coinfection):

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一个机体。如HBV 的感染与HDV感染同时发生。 13、感染后免疫: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14、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

是HIV与人庖疹病毒8型共同感染所导致的恶性肿瘤,常侵犯皮肤或黏膜。 15、隐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但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16、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在一定时间内对同种病原体不再易感称为感染后免疫。 17、霍乱(cholera)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