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中庸之道Word版含解析

2014-2015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中庸之道 作业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至:到达 .B.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 适:亲近 .

C.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由:遵循,遵从 .D.乡原,德之贼也 原:通“愿”,谨慎老实 .解析 A项至:达到极点。指最为适用、最为宝贵。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B )

??必也狂狷乎.A.? ?君子亦有恶乎?.?好之?不如乡人之善者.B.? ?狷者有所不为也?.?无礼者?恶勇而.?C.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孰贤?师与商也.D.? ?子曰:“未可也。”?.

解析 B项均为代词,“……的人”;A项语气词,表感叹/语气词,表疑问;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D项助词,表停顿/语气词,表判断。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无适也,无莫也 B.乡原,德之贼也 C.然则师愈与 D.不得中行而与之

解析 A项中“莫”通“漠”;B项中“原”通“愿”;C项中“与”通“欤”。

4.下列加点的字都属词类活用,其中与“必也狂狷乎”中的“狂狷”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B ) A.博我以文 B.孰能为之大 ..C.曾皙后 D.风乎舞雩 ..

解析 B项与题干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狂狷:狂放的人,狷介的人。大:大司仪。A项博:形容

1

词用作动词,丰富。C项后: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D项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5.名句填空。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不得中行而与之 与:跟从 .B.小大由之 由:遵从 .C.乡原,德之贼也 贼:盗贼 .D.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讪:讥笑 .

解析 A项与:交往。C项贼:损害。D项讪:毁谤。 7.关于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1)不得中行而与之 .礼之用,和为贵 .(2)狂者进取 .恶称人之恶者 .

A.两个“之”相同,两个“者”也相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者”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者”不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者”也不同

解析 之:代词,代指言行合乎中庸之道的人/结构助词,的。者:辅助性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的人。

2

8.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孔子认为,“狂者”流于冒进,敢作敢为;“狷者”流于退缩,不敢作为。这两种人的作为都不合乎中庸之道,因此不能与这样的人交往。

B.“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和”,既指处事的调和、协调,也指人际关系的和谐。二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其中“礼”是目的,“和”是手段。

C.孔子认为,被乡民视为忠厚老实的人,只会妨碍中庸之道的实行,因此应对他们给予否定。 D.子贡和孔子所厌恶的人尽管不尽相同,可是这些人都是不合“礼”“义”的要求,违背了中庸之道的人。

解析 A项“因此不能与这样的人交往”错。B项“其中‘礼’是目的,‘和’是手段”错,将二者的关系颠倒了。C项孔子否定的是那些表面上忠厚老实,实际上与坏人同流合污、阿世媚俗的人。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这样做了)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只知和谐为贵而一味求和,不以礼仪加以节制,那也就行不通了。

(2)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译文:憎恶把剽窃别人的见解当作聪明的人,憎恶把不知谦退当作勇敢的人,憎恶把揭发别人当作直率的人。

(二)高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②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0.这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中和/中庸/中庸之道思想。 11.请结合第②段文字,说说你对孔子这一思想的看法。

答案 这段文字体现的孔子中庸思想是从人性论角度讲的。所谓中节,就是符合社会行为一般规则,能与社会人群和谐相处。淳朴人性是天下之大本,和谐原则是天下之达道,中庸原则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其独到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法。他的世界观和方法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