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最新)

流出 。 17. 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同数额的收款或付款 , 则该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称为年金。年金一般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 1)连续性(2)等额性(3) 同方向性。

18. 运用特殊方法时要求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项目的全部投资均 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 , 建设期为 0, 建设起点第 O 期净现金流道等于 原始投资的负值 , 投产后每年的净现金流量相等 , 第 1 期至第 n 期每 年净现金流量取得了普通年金的形式。 19. 静态技资回收期是一个非折现绝对数正指标。它能够自 : 观地 反映原始总投资的返本期限 , 容易理解 , 计算简便 , 是所有静态指标 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评价指标。但由于它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 素 , 又不考虑回收期满后继续发生的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 , 故存在一 定的弊端。

21. 在只有一个投资项目可供选择的条件下 , 需要利用评价指标 考察独立项目是否具有财务可行性 , 从而作出接受或拒绝该项目的决 策。当有关正指标大于或等于某些特定数值 , 反指标小于特定数值 , 则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反之 , 则不具备财务可行性。

22. 全面预算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 即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 算和财务预算。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基础 , 财务预 算是依赖于企业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编制的 , 是整个预算体系的主 体。销售预算又是业务预算的编制起点。

23. 现金预算是指用于规划预算期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和资本融通的一种财务预算。现金预算通常应该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 现金收入 (2) 现金支出 (3 〉现金收支差额 〈4〉资金融通。 获利指数 PI 和内部收益率

25. 例外管理原则是指在日常实施全面控制的同时 , 有选择却 配人力、物力和财力 , 抓住那些重要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成本差异。

\例外 \标准主要有 =(1 〉重要性〈 2)一贯性〈 3 〉可控性(4) 特殊性。 26. 成本控制的原则包括 :(1 〉全面控制的原则 , 具体有 : 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全方位控制 (2 〉讲求效益的原则 (3 〉 E 管理与责任落实的原则 ( 4)物质利益的原则 (5 〉例外管理原则

27. 所谓简单条件是指假定在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材料品种单一 , 采购条件中不规定商业折扣条款 , 不允许出现缺货现象 , 每批订货均能一次到货的情况。

28. 调整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是性质相反的两类成本 , 由于调整准备成本与批量无关 , 而与批次成正比 , 而批次的减少 , 必将引起批 量的增长 , 从而提高全年的平均储存成本。最优生产批量的控制就是要寻求一个适当的生产批量 , 使其全年的调整准备成本与其全年储存成本之和为最低。

30. 由成本中心承担相应责任的成本就是责任成本,构成一成本中心责任成本的是该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之和。基本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就是其可控成本 , 复合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既包括本中心责任成本 , 也包括下属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 , 各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之和即是企业的总成本。

31. 成本的可控性是相对的 ,由于它与责任中心所处管理层 次的高低、管理权限及控制范围的大小 , 以及管理条件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 因此 , 在一定空间和时间条件下 , 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可以 实现相互转化。

32. 作为可控成本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责任中心能够通 过一定的方式了解这些成本是否发生以及在何时发生 (2 〉责任中 心能够对这些成本进行精确的计量〈 3 〉责任中心能够通过自己的 行为对这些成本加以调节和控制〈4〉责任中心可以将这些成本的 责任分解落实。

33. 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区别主要表现在 : 〈 1 〉费用归集的对象不同 (2 〉遵循的原则不同 (3 〉核算的目的不同 (4)所处的系统不同。相同之处表现在:即 构成他们内容的同为全员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

34. 利润中心对利润负责 , 其实质是对收入和成本负责 , 其中成 本是指责任成本 , 既包括利润中心本身发生的可控成本 , 也包括利润 中心的下属成本中心转来的责任成本。对利润中心业绩评价和考核的 重点是贡献边际和利润 , 但对于不同范围的利润中心来说 , 其指标的 表现形式也不相同。 36. 投资报酬率是投资中心所获得的利润占投资额的百分比指 标 , 它可以反映技资中心的综合盈利能力。由于利润和投资额各有其 不同的选择口径 , 因此 , 不同投资中心在使用技资报酬率指标时 , 应 注意可比性。

37. 剩余收益是指投资中心获得的利润扣减其投资额按预期最低 投资报酬率计算的投资报酬后的余额。以剩余收益作为评价指标 , 所采用的投资报酬率的高低对剩余收益的影响很大 , 通常应以整个企业 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作为最低报酬率。

38. 内部交易结算与内部责任结转的主要联系有三点 :(1) 两者 都必须以内部转移价格作为计价基础 (2) 对于内部交易 \买方 \或承担责任的责任中心来说 , 无论是内部交易成本还是责任成本都等 于内部转移价格与相关业务量的乘积 (3 〉不存在内部交易的两个部门之间不大可能出现内部责任的结转。

39. 确定中间变量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 〈 1 〉中间变主 变动率必须等于因素的变动率 (2 〉中间变量变动额的绝对值必须等于利润的变动额。

单价的中间变量是销售收入 , 单位变动成本的中间变量是变看 本总额 , 销售量的中间变量是贡献边际 , 固定成本的中间变量是 本身。

40.(1 〉单价的灵敏度指标总是最高 (2 〉销售量的灵敏居 标不可能最低 (3 〉单价的灵敏度指标与单位变动成本的灵敏度 标之差等于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 ( 4)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与固定成本的灵敏度指标之差等于 1%。 四、计算分析题

销售收入 =84000/40%=210000元 销售量 = 84000/6=14000( 件〉 销售单价=210000/14000=15元 单位贡献边际 =15-6=9 〈元〉

固定成本 =210000-84000-18000=108000 〈元 ) 保本量 =108000/9=12000( 件〉

保本额=108000/(1-40%)=180000( 元 ) 13. 变动成本率 =350000/500000=70%

贡献边际率 =1-70%=30%

保本额 =(250000+100000)/30%=1166666.67( 元 )

销售额 =(250000+100000+50000)/30%=1333333.33(元) 销售收入 :A=5 × 300000=1500000( 元〉

B=2.5 × 400000=1000000(元 ) 合计 =2500000( 元 ) 销售比重:

A=1500000/2500000=60% B=1000000/25000000=40%

综合贡献边际率 =40% × 60%+30% × 40%=36% 保本额=7200×12/36%=240000元 A=5 × 400000=2000000( 元 ) B=2.5 × 320000=800000(元 ) 合计 =2800000( 元 )

销售比重:A=2000000/2800000=71% B=800000/2800000=29%

综合贡献边际率 =40% × 71%+30% × 29%=37.1%

原有利润 =2500000 × 36%-12 × 72000=36000( 元 )

预计利润 =2800000 × 37.1%-720OOx12-9700 × 12=58400( 元〉 因为超过了原利润 , 所以此方法划算。 15.(1 〉销售量 =33600/48=700( 件 )

固定成本 =33600-28000+2400=8000( 元〉 单位变动成本 =28000/700=4OUU 保本最 =8000/(48-40)=1000( 件 ) 销售量增加为 1000-700400( 件〉

(2) 目标销售量 =(8000+4000+4000)/(48-40)=2000( 件〉 (1) 基期贡献边际 =1000 × (200-90 〉 =110000( 元 ) 16.(1)基期贡献边际=1000×(200-90)=110000元

经营杠杆系数=110000/55000=2

(2) 预计可实现利润 =55000 × (1+2' × 5% 〉 =60500( 元 ) 利润变动率=(66000-55000)/55000=20%

销售变动率 = 20%/2=10%

销售量 =1000 × (1+10%)=1100 〈件 )

17. 贡献边际 =2000 × (300-140 〉 =32000O元

经营杠杆系数=320000/200000=1.6

营业利润 =200000 × (1+6% × 1..6) =219200( 元 ) 利润变动率=(219200-200000)/200000 × 100%=9.6% 销售变动率=9.6%/1.6=6%

销售量 =2000 × (1+6%)=2120( 件 ) 18.A 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 =100-60=40 υω B 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 =120-40=8000 A 产品单位台时的贡献边际 = 40/2=20元 B 产品单位台时的贡献边际 =80/8 =10( 元 ) A 产品单位材料的贡献边际 =40/5=8 元/ 件〉 B产品单位材料的贡献边际 =80/20=4 元/ 件〉

因为 A 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 B 产品 , 所以应开发 A 产品 。 19.(1 〉乙产品的产量 =1000 × 80% × (1-1% 〉 =792( 件 )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18-2=16( 元〉

甲相关收入 =1000 × 80% × 20=16000( 元〉 乙相关收入 =792 × 30=23760 〈元〉 差量收入 =23760-16000=7760( 元〉 甲产品的相关成本 =O

乙产品的相关成本 5 × 800 =4000( 元〉 差量成本 =4000 〈元 )

差量损益 =7760-4000=3760( 元〉

因为差量损益大于零 , 所以应把甲半成品加工为乙产品。 (2 〉深加工的机会成本 =4000( 元〉

差量损益 =3760-4000=-240( 元 ) 因为差量损益小于零 , 所以应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20. 变

动成本 =19000-7000 =12000( 元 )

外购相关成本 =2000 × 8-2000=14000( 元) 自制相关成本=2000×12000/2000=12000元

因为自制的相关成本低于外购 , 所以应自制该零件。 21.(1) 该亏损产品的销售收入 =11000040000400000( 元 )

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 =100000 ×80%=80000( 元 )

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 =100000-80000=20000( 元 )

因为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零 , 所以该亏损产品应该继续生产

(2 〉机会成本 =25000( 元 ) 因为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低于机会成本 , 所以该亏损成品不应继续生产。

22.(1 〉追加订货的相关成本 =(80-25) × 200+1000=12000( 元〉

追加订货的相关收入 =70 × 200=14000( 元〉

追加订货的相关损益 =14000-12000=2000( 元〉 所以应接受该项追加订货。

(2) 追加订货的相关收入 =7O×200=14000( 元〉

追加订货的相关成本 =(80-25 〉× 200+5000=16000( 元〉 追加订货的相关损益 =14000-16000=-2000( 元〉 因为相关损益小于零 , 所以该项追加订货不应该接受。 23.(1) 甲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 =100-50=500 。

乙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 =60-30=3OUU 丙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 =30-1248( 元 )

甲产品单位定额工时的贡献边际 =50/40 =1.25 〈元〉 乙产品单位定额工时的贡献边际 =30/20 =1.5 〈元 ) 丙产品单位定额工时的贡献边际 =18/10 =1.8( 元〉

因为丙产品单位定额工时的贡献边际最大 , 所以应当开发丙产品. (2 〉因为丙产品 500 件的工时 =500 × 10=5000 〈机器小时〉 小于最大生产能力 (40000 × 20%=8000 机器小时 ),

剩余生产能力 (8000-5000=3000 机器小时〉将用于生产乙产品 =3000/20=150( 件〉 , 所以甲产品安排 500 件 , 可使利润最大。

24. 假设该产品的年需要量为 X 件 : 手工生产的年成本 Y=100O+8X 机械化生产的年成本 Y=3000+4X

自动化生产的年成本 Y=5000+2X 乙产品安排 150 件 ,

手工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成本分界点 X=(3000-1000)/(8-4)=500件

机械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的成本分界点 X=(5000-3000)/ (4-2)=1000(件 )

手工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的成本分界点 X=(5000-1000)/ (8-2)=666.67件

当 X<5∞件时 , 手工生产的成本最低 , 所以在此条件下应采用手工生产方案 当 666.67 〉X 〉500 时 , 机械化生产的成本最低 , 所以应采用机械化生产方案 当 1000 〉X 〉666.67 时 , 机械化生产的成本最低 , 所以应采用机械化生产方案 当 1000〉 X 〉 500时 , 机械化生产的成本最低 , 所以应采用机械化生产方案 当 X 〉 100 0 时 , 自动化生产的成本最低 , 所以应采用自动化生产方案。 25. 固定资产年折旧 = (80-8)/ 5=14.4 〈万元〉 NCF0-1=-40 〈万元〉 NCF2=-10( 万元〉

NCF3=20-10=10 〈万元〉

NCF4-6= 〈 85-55-14.4×(1-40% 〉+14.4=23.76( 万元 ) NCF7=(85-55-14.4 ×(1-40% 〉+14.4+8+10=41.76 〈万元 ) 26. 固定资产年折旧 =(80000-10000)/5 =14000( 元 )

NCFo=-80000( 元〉 NCF1=-70000( 元 )

NCF2-5=88000-55000=33000(元)

NCF6=88000-55000+70000=103000( 元 )

27.(1) 原始投资差额 =10000O-30000=70000( 元〉

(2) 折旧差额 =(100000-6000)/5-(300000-3000)/5=18800-5400=13400( 元 ) (3) 新设备每年净利 =(650000-450000+30000-18800)×〈1一33%)=141504( 元〉 旧设备每年净利 =(650000-450000-5400) × (1-33%)=130382(元〉

新旧设备净利差 =141504-130382=11122( 元 ) (4)新设备 :

NCFo=-100000( 元〉

NCFI-4=141504+18800=160304( 元 )

NCF5=141504+18800+6000=166304( 元 ) 旧设备 :

NCFo=-30000( 元 )

NCF14=130382+5400= 135782 〈元 ) NCF5=130382+5400+3000=138782( 元〉 28.(1 〉年折旧 =1000 ÷ 10=100( 元 ) (2) 建设期净现金流量 :

NCFo=-1000( 万元 ) NCF1=O

〈 3)NCF2-11=100+100=200( 万元 ) ( 4)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

PP'=1000/200=5( 年〉

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 PP=5+1=6( 年 ) (5) 净现值

NPV=-1000+O +200 × (6.49506-0.90909)=+117.194( 万元 ) (6) PP'=10/2=5 年 NPV=+117.194( 万元〉O

该项目在财务上基本上具有可行性

29.(1 〉净现值 =(35 × 6.145+20×0.386 〉 -200=22.795 〈万元〉 (2) 当折现率为 12% 时 净现值 =(35 × 5.650+20×0.322 )-200=4.19( 万元 ) 当折现率为 14% 时

净现值 =(35 × 5.216+20×0.270)-200=-12.04( 万元〉 内含报酬率 =12%+4.19×(14%-12%)/(4.19+12.04)=12.52% 30. 〈 1 〉 IRR=24%+× (26%-24% 〉 =25.8% 〈 2 〉γ IRR=25.8% 〉 14%

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31. 〈 1 〉项目计算期 =O +10=10( 年〉 〈 2 〉固定资产原值 =100+O =100 ( 万元〉

年折旧 = 〈 100-0)/1O =10( 万元〉 (3 〉净现金流量 :

NCFo=-100( 万元 )

NCF1-10=15+10=25(万元〉 静态投资回收期 =100/25=4( 年〉

(4 〉净现值 =-100+25+25 × 5.65022=66.26 〈万元 ) 〈 5 〉静态投资回收期 =4 年〈 (n/2)=5 年

净现值 =66.26 万元〉 O 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32.9 年 , 折现率为 IRR 的年金现值系数 =225/50=4.5 采用插值法计算 IRR=16%+(4.607-4.50)/(4.607-4.303) × (18%-16%)=16.7%

∵16.7% 〉 12% 应当进行更新改造. 33.\售旧购新 \方案 :

未来报酬的总现值=(135000-88000) × 4.344+2000 × 0.305+12000=216778 〈元 )

净现值 =216778-52000=164778 〈元 ) 使用旧设备:

未来报酬的总现值=(120000-84000 〉×4.344+2000 × 0.305 =156994 (元 ) 净现值 =156994( 元〉

采用 \售旧购新 \方案增加的净现值=164778-156994=7784 〈元〉

因为采用 \售旧购新 \方案可使企业净现值比原来增加 7784元 , 所以 \售旧购新 \方案是可行的.

34. 〈 1 〉年折旧 =100000/10=10000 〈元〉

年净利润 =(71000-50000-10000)x(1-33% 〉=7370 〈元〉

NCFo=-100000 〈元 )

NCF1-10=10000+7370=17370( 元〉

净现值 =-100 ∞ 0+17370 × 5.65022=-1855.68( 元 ) 〈 O (PA/A,IRR,10)=100000/17370=5.75705

内部收益率 =10%+(6.14457-5.75705)/(6.14457-5.65022) × (12%-10%)=11.57% 由于内部收益率小于资金成本 , 故购买设备方案不可行。 (2 〉 NCFo=O ( 元〉

NCF1-10=(71000-50000-15000 〉× (1-33%)=4020( 元) 净现值 =O+402O×0.65022=22713.88(元)>0 以上可以看出租赁设备方案是可行的。 35.(1) 直接材料 :

标准成本 =2.5 × 0.6 × 800=1200( 元〉 实际成本 =2.8 × 0.5 × 800=1120( 元 ) 成本差异 =1120-1200=-80( 元〉

价格差异 =800 × 2.8×(0.5-0.6) =-224 〈元〉 用量差异 =0.6 × 800 × (2.8-2.5 ) =144( 元〉 (2 〉直接人工 :

标准成本 =0.5 × 4 × 800=1600( 元 ) 实际成本 =0.45 × 4.2 × 800=1512 (元) 成本差异 =1512-1600=-88( 元〉

工资率差异 =0.45 × 800 × (4.2-4) =72 〈元〉 效率差异 =4×800 × (0.45-0.5)=-160( 元〉

36.(1) 材料价格差异 =(34650/21000-1.5) ×21000=3150( 元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