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0年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非择题部分(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 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 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2. 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茶叶病毒的核酸 B. 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D. 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3.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 C.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4.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保留接触抵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 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上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 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 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5. 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爱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 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 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 图⑤表示甲电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去极化状态

6. 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B. 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基础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

C.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D. 阴极射线、?-粒子散射现象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8. 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 Z、M同主族; 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 由于W、Z、M元素的氢气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C. 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D. 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9. 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Li++FeS+2e??Li2?Fe

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Li-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1价 B. 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2S+Fe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2s+Fe-2e??2Li??FeS

10. 核黄素又称为维生素B2,可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有利于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疲劳。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

已知:

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7H22N4O6 B. 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2生成

C. 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后有NH3生成 D. 能发生酯化反应

11. 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B. 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 C. 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D. 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 12.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粼粼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1

B. 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 于密闭的窗口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