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卢湾区2009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沪教版

上海市卢湾区200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 ,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5.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6.夫战, 。 , 再而衰, 。(《曹刿论战》)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登 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7.诗中最生动形象地描写秋景的一句是(2分)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渚清沙白鸟飞回 C.无边落木萧萧下 D.万里悲秋常作客

8.下列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多病潦倒生活的悲叹。 B.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终身壮志难酬的悲愤。 C.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 D.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悲苦心境。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 》。课文题目中的“讽”即“委婉地规劝”,文中指邹忌用 的方法,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

用心 爱心 专心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忌分析妻、妾、客的不同动机,最终是要提出“王之蔽甚矣”的观点。 B.“令初下”时“门庭若市”的局面, 说明齐王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 C.越来越没有人提意见和越来越提不出意见,暗示齐威王改革取得了效果。 D.“皆朝于齐”,揭示全文的主旨,说明只要纳谏去蔽,就能做到富国强兵。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楚庄王伐陈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①深,蓄积多也。”宁国②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释]①洫(xù):护城河 ②宁国:楚国大臣。 ③罢:通“疲”。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楚庄王欲伐陈( ) (2)何故(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14.使者认为“陈不可伐也”的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5.宁国对“陈可取也”的分析和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4分) 不要只拿“气候变暖”说事

①进入21世纪以来,还没有哪个话题像“气候变暖”这样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全球“气候变暖派”和“反气候变暖派”的争论愈演愈烈。

②2006年加拿大有61位科学家写了一封公开信,强调“全球气候变化是一门新学科,无疑比过去涉及的学科都要更为复杂”,可能还要研究很多年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他们在信中写道:“没有任何气候变暖的担忧是被证实的。地球气候由于自然原因一直在变化,而人类活动对这种自然变化的影响却无法证实。”

③关于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地理学教授塔波认为,“海洋水汽蒸发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它百倍于工业化造成的后果,“但气候观测模式只看到二氧化碳排放,却没有观察水汽蒸发”。

④另外一个争论焦点是: 气候变暖是真的, 当地球气温平均上升2℃,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沙漠化、水灾、热浪、飓风、数百万“气候移民”等,将使人类陷入一场全球化的悲剧之中。地理学家维雷特却认为,“这是一种灾难歇斯底里。绝非所有自然变化都会导向灾难……”在人类历史上,大约从10至13世纪,气候曾经变暖,人们于是向北发展,开垦了大量新的农田,从欧洲到亚洲,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并没有造成任何灾难性后果。在“反气候变暖派”的科学家看来,气候变暖将是有利有弊,并非绝对是灾难性的。

⑤法国著名地球化学专家阿莱格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全球气候没有进行充分的全球性讨论,一种“学术舆论独裁”阻止了对科学事实的探讨。他说,美国一家杂志对气候专家作调查,多达50%的专家认为“人类活动并非气候变化的原因”,仅25%支持这一论点。

⑥阿莱格认为,不懂科学的环保人士垄断了这一科学讨论,过度关注“气候变暖”这一话题实际上掩盖了人类真正面临的更为严重的危机,如饥饿、水资源匮乏、贫穷、文盲、疾病威胁等。 ⑦阿莱格还质问道:“哥本哈根为了解决人类一个世纪以后气温上升2℃的问题,邀来了65个国家的元首,而不久前在罗马讨论全球儿童饥饿问题,为什么却不见任何主要国家的元首露面?同是不久前,在土耳其商议全球水资源问题,为什么也不见任何主要国家的元首?”

2

用心 爱心 专心

16.第④段的空格里应填入的关联词是(3分)

气候变暖是真的, 当地球气温平均上升2℃,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A.不但 而且 B.如果 那么 C.因为 所以 D.虽然 但是

17.从第②段、第③段和第④段中分别提炼出“反气候变暖派”的三个主要观点(9分) (1) ; (2) ; (3) ;

18.第⑤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 (3分) 19. 本文题目“不要只拿‘气候变暖’说事”的言外之意是(3分) A.“气候变暖”所引起的担忧都是无法被证实的。 B.“气候变暖”将使人类陷入全球化的悲剧之中。 C.“气候变暖”的讨论被“学术舆论独裁”垄断。 D.“气候变暖”掩盖了人类真正面临的严重危机。

20.全球平均每天有11000多名贫困儿童死于饥饿,几乎每8秒钟就有一名儿童饿死。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从2003年开始在全世界举办“行走天地间”义走活动,呼吁公众关注贫困儿童食物短缺问题,至今已举办了七届,至少已经拯救了100万儿童的生命。请问:从现在起,对“气候变暖”和“儿童饥饿”问题,你会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4分) 无人看到你的忧伤

①他从小生长在我的光环里,说不清是悲是喜,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行走,听着我轰隆隆碾过的得意的车轮。

②我读大学的时候,他才刚刚小学毕业,没有考入重点中学,有人见了他便嘻笑说:你姐姐当初读的可是最好的初中,你念的这所,她看都看不上眼呢。他也不争,白人家一眼,便用力地甩一下书包,走人。

③他在学校里,遇到的老师,有听说过我的。上课的时候看他偷偷听流行歌曲,便用教鞭敲他的脑袋,挖苦他说:你和你姐姐一个爹妈生的,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他红了脸,将CD机关掉,耳机却是塞在耳朵里,始终不肯摘下。下课后有同学围拢过来,将一本最新的杂志放在他面前,指着上面我的笔名,说:看你姐姐又发文章了,写得好棒呢,你那些经常被老师念的文章,不会是她替你写的吧!或者,是将你姐姐读书时的作文拿出来抄?他听了却并不生气,拿过杂志,翻到我的那篇文章,趴在书桌上,默默地看完,而后起身默默地还回去。

④那时,我和他很少说话。放假回家的时候,看到我来,他都不会喊一声姐姐。可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他会笨手笨脚地去厨房做饭,烧了稀粥,炒了青菜,还用油炸了丸子。我坐在沙发上看书,他便端过来,说:吃吧。父母回来看到他烧的饭菜,尝一口,说:真咸,怎么能吃?我替他解围:比我做得好吃多了。父亲便瞪眼:做饭再好吃管什么用?学习要有你姐一半好我们就知足了。我在家的时候,他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几率也高。常常不知怎么,就和他们争吵起来。他不是那种叛逆到跟父母气势汹汹吵闹的孩子,他只是争biàn两句,便出了家门。家人也从不去找他,都知道他走不远,顶多是在小城里游逛到天黑,而后踩着稀薄的月光,寂寞地走回家来。

⑤有时候我会背着父母出去寻他。在一条偏僻的小巷子里,他坐在石凳上,低头用一根树枝胡乱地画着什么,我劝他起来回家,他始终不肯,只说:让我一个人待会儿。我只好走开,没多远,就听见身后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回头,却看到一只毛色灰暗的流浪狗,停住了,用忧伤的目光,安静地注视着我。我的心突然很疼,不忍再看,扭头便走。

⑥年龄愈大,我们的话愈少。后来他用几十元钱,从同学手里买了二手手机,开始发短信给我。为了省钱,他的每一条短信有好几十字,而我因为懒duò,回复给他,常常就一两个字。

⑦有一天在家,我无意中进入他的卧室,打开床前的抽屉,看到一本厚厚的留言册。心里好奇,打开来看,一页页地翻过去,心便生出丝丝的疼痛,犹如一把小刀,面无表情地割着我的手臂。几乎每隔两页,便会看到别人给他的留言里,千篇一律地说:真羡慕你,有一个如此优秀的姐姐,有

3

用心 爱心 专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