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语文)

《农村小学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

微型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乐山郊区,属于农村学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一直是一个软肋。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们由于积累不足造成许多学习困难,比如说理解力差,对文章把握能力不足,缺乏阅读体验,难以在文章中找到共鸣。

我们对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全面综合调查。其方式是:

1、家访。了解农村家庭的背景及文化氛围、经济收入等状况。通过家访,得知(1)农村中80%的男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女家长少数随父外出,在家也要操持家务,负责责任田和饲养多种家禽。共同的情况是无暇顾及孩子是否读书或读什么样的书。在节假日里,农村孩子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最大愿望,(闲)剩余时间是看电视或帮父母干家务,或帮父母干活,甚至闲玩。(2)95%的农村家庭没有放书的书橱之类的用具。仅有5%的家庭中有存书的橱或柜之类的用具。所有书目也只是孩子用过的课本,偶尔有存课外书的,也只是旧杂志或地摊上购来的盗版书。(3)农村家长的文化较低,80%大部分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凭,这些家长共同的愿望以考学为本,根本不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不能正确引导孩子进行阅读。(4)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低也是制约课外阅读的重要因素,很多家长舍不得花钱让孩子买昂贵的课外书籍。

2、问卷调查。我们对马边河、槐子、菜莉、武皇、老龙等共计10个村孩子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余张,收回120份有效问卷,其中有以下典型题目。 ①去过几家书店。学生中75%的只去过城区书店和其它的个体书店。约15%学生甚至不知道有新华书店,只知道在地摊购买所需书籍。

②一年中购买课外书籍的钱是多少。约75%是5元以下,50元以上的仅有15%,其余都是30元左右。购书费用的来源,大都是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或节约下来的饭钱,约有5%是父母直接给的。

③知道多少名著。85%回答是四大名著,但对其中故事情节却知之甚少,即使了解些也是在影视剧中了解到的或听别人讲述的,很少是自己读的。

④购买的课外书属于哪些方面内容。80%的同学回答是作文指导一类的书籍,即便借阅也是作文选,偶尔借本文学类的也是武打小说、言情小说等。甚至还有学生看迷信、暴力之类的书。

⑤有没有摘记名句或名段的习惯。50%的同学非常笼统地回答有,约有40%的同学回答在学校由老师督促做些读书笔记,只是为了应付。10%的同学回答有摘抄积累习惯。

⑥当被问及有阅读的习惯吗。80%的学生回答阅读不存在习惯,上什么课就阅读什么书籍。下课就是作业,节假日就是闲玩。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对学生开放,单借

阅的学生很少,养成习惯又有何用!回答的触目惊心,令语文教师汗颜。 ⑦更令老师们始料不及的是,当问到为了课外阅读对学校、对老师、对家长有什么要求时,学生的回答是“没有要求”,甚至有的学生回答的是“没有时间”、“兴趣不大”等时,这难道不是对教育的挑战吗?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危机吗? 总体现状表明,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我们以新课程为标准,要求:小学第二阶段(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5~6年级)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10%的学生只为完成某次作业去阅读,这就说明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再次,学生的阅读方法不恰当,约有20%的学生对借阅的图书只是粗粗的看一遍,收获甚小,只有12%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做一下摘录,有一定的收获。第四,学生不会选择图书,热衷于阅读武侠、暴力,迷信,对农村少年有严重的危害,这与他们的经济条件,图书的拥有量,生活的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家访、问卷虽然比较简单,没有深层次的问题,但重点考虑到农村学生的知识面而确定的。通过以上调查,老师们却看到了农村教育中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想到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下,农村孩子的阅读资源及阅读习惯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最突出的问题和危机。伴随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三农问题已引起全国上下的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倍感欢欣鼓舞,同时也意识到责任重大。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们对同学的自主阅读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的学生在课外读一些什么样的书,这些书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何作用。抱着以上这些目标我们开展了本次课题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阅读是学生发展必备的基本能力

“在现代社会,阅读和写作是每个公民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本领,其中最根本的是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这也是获取知识和精神养料的基本能力。”(叶圣陶)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来临更需要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达成的一项共识就是,读写算能力和信息素养是未来公民所不可或缺的,基础学力是儿童适应未来发展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我完善的基础。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提出“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其后,又向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口号。可见,阅读能力在公民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已成为世界教育关注的共同话题。

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阅读理念与方式的转变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语文教师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整本的书。而阅读能力只能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教学应当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只有学生自己亲身实

践阅读,他们才能从中获取知识,体验审美,发展智慧,习得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参谋,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选择和实施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者,是学生阅读探究活动中的“平等中的首席”。

3.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的需要 随着学生身体的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逐渐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从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小学各年级学生观察力、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逐步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渐渐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慢慢增强,此时为训练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期。从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展开、提高、综合,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与可能性。 二、理论假设

如果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农村小学学生的自主阅读现状出发,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代教育理论支撑下,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切入口,有目的、有计划地科学设置研究活动,就能切实有效地探索出课内外阅读的最佳结合点;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生阅读的能力;就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就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就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三、课题界定

1.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指个体在阅读书面材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的稳定特征,它主要包括阅读的速度、词语与句子的理解、问题的解答、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等要素。而形成这一能力,离不开对一些具体方法和策略的掌握。

2.自主阅读能力

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各异的阅读材料,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各自具体的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同学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各组确定自己阅读材料的长度和数量及展示形式。它强调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及自我评价反思。通过自己的实践习得,从而行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2.能够探索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形成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具有农村小学特色的培养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情感激励原则 2.目标自定原则 3兴趣性原则 4.内容开放原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