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

《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的表示意义。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形和表格数据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3、体验假设与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应用。

情感与价值观:1、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观点。2、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原子的构成。2、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关系。3、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及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的排布特点。

教学模式:模型和图表探究式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原子结构模型图、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探究原子的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比喻激发想象,通过设问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引起对原子结构思考和认识。 【导入新课】原子体积很小。如果将 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思考、讨论 于将一个乒乓球与地球相比。这么微 小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哪么通过其它方式能否再分呢? 【引导自学】投影展示一幅原子结构示意图,围绕下列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文53页5分钟: 1、仔细观察课本53页图3-9,你能发现原子及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2、认真分析课本53页表3-1,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原子结构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1、原子{ 核外电子(-) 2、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提问巩固】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自学、思考、讨论、小结 思考、分析、归纳、总结 思考、讨论、小结、回答 培养学生自学和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实物图或表格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确实感受到原子可分,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归纳总结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假说模型的科学方法。 巩固训练,提高能力 环节二 探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问题导学】与原子相比,原子核体积更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的一只蚂蚁。那么,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规律呢? 【布置预习】请同学们围绕下列问题阅读教材54-55页: 1、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规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 3、仔细观察54页图3-12,总结各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投影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 【归纳总结】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运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即是分层排布的。离核近能量低,为第一层;离核较远能量较高,为第二层,次之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为最外层。电子先排满第一层,依次排二、思考、分析 阅读、思考、归纳、回答 思考、讨论、归纳、小结、回答 通过学生阅读理解并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弄清各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师生讨论和归纳总结,三……。且第一层最多不超过2个,第二层最多不超过8个……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因此,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结构(以氧原子为例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意义)。 根据1-18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我们可以归纳出各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及性质: 1、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8(He=2),不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2、金属原子:最外层<4,易失去电子,性质不稳定 3、非金属原子:最外层大于或等于4,易得到电子,性质不稳定 【问题导学】原子化学性质主要由什么决定的? 环节三 总结反思 【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学习,谈谈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思考、回答 让学生真正弄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各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及性质。 归纳总结 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反思对知识理解。 板书提纲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1、原子{

核外电子(-)

2、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特点:分层排布(运动)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各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及性质: (1)、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8(He=2),不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2)、金属原子:最外层<4,易失去电子,性质不稳定 (3)、非金属原子:最外层大于或等于4,易得到电子,性质不稳定

六、练习题:1.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它的质子数是( ) A.2 B.4 C.6 D.8

2、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事故。事故发生时,放射性原子氮-16可能短暂时

存在。氮-16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下列关于氮-16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外电子数9 B.相对原子质量为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