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十章第一讲、发展差异练习 湘教版

2020

第一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基础巩固组]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河流、明确的 C.交通线、模糊的

B.湖泊、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C.电子工业

B.建材工业 D.纺织工业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利;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答案:1.D 2.C

(2017·河南六校联考)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3~4题。

3.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C.市场

B.土壤 D.水源

4.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C.多大风

B.降水少 D.低温冻害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第4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2020

答案:3.A 4.D

(2017·齐齐哈尔质检)读两区域相关示意图,完成5~6题。

5.从自然条件看,两区域发展的产业是( ) A.甲畜牧业,乙水产养殖业 B.甲渔业,乙商品谷物农业 C.甲畜牧业,乙水稻种植业 D.甲水稻种植业,乙高寒畜牧业

6.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地势低,夏季气候温和,近年来逐渐形成我国为数不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主要供应( ) A.东部冬季市场 C.本地夏季市场

B.东部夏季市场 D.本地冬季市场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水系形状特征判断,甲区域为洞庭湖流域,乙区域是青藏高原地区。所以从自然条件看,甲是鱼米之乡,产业是水稻种植业;乙是独特的高原气候,适宜发展高寒畜牧业。第6题,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海拔高,但相对地势低,夏季气候温和,作物生长期比东部平原地区晚,当东部地区进入伏季,蔬菜供应紧张,这些地区可以发展反季节蔬菜,供应东部的夏季市场;冬季气温低,该地不会有蔬菜生产;本地夏季市场供应不是反季节蔬菜生产。 答案:5.D 6.B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图中从阶段I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2020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8.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C.劳动力

B.交通运输 D.市场

解析:第7题,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村庄由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第8题,从阶段Ⅲ到阶段Ⅳ时期,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 答案:7.A 8.D

7.(2017·湖南联考)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解析:第(1)题,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水稻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原因是市场需求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利润也更高。第(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从图例和注记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第(3)题,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可以从图中看到具体措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集中,电子工业在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

(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能力提升组]

(2017·滨州一模)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完成1~3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