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15章

1.解:该药消除半衰期tl/2为3小时,则消除速率常数:

则:

因此,以kg的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小时多剂量静脉注射,可使稳态血药浓 度在治疗范围内。

2.解:由于头孢噻肟的消除半衰期为小时,而给药时间为3天,可知已达稳态, 因此即为所求稳态血药峰浓度。

6.解:由于τ=6h,31小时为第6次给药后1小时,已达稳态,即为求稳态1小时的 血药浓度。

7.解:根据

8.解:根据

9.解:由于τ=6h,38小时为第7次给药后2小时,已达稳态,即为求稳态2小时的血

药浓度。

10.解:根据式(10-11),求得:

即第7次口服给药后3小时的血药浓度为μg/ml。 11.解:

12.解:

由于τ=6h,40小时为第七次给药后4小时,已达稳态。即为求稳态4小时时的血药浓度

13.解: 14.解: 15.解

因半衰期远比给药间隔长,故可采用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公式近似计算口服后体内 药量。

第1周末体内药量为:

第2周末体内药量为:

第3周末体内药量为:

第4周末体内药量为:

第5周末体内药量为:

第5周末体内药量即为有效药量,则维持剂量为:

SS

16.解:已知Cmin= 3mg/L,t1/2=,τ=8h,V==108L 由

根据式(10-25),有:

SS

17.解:已知Cmin=l0μg/ml,t1/2=8h,V=12L,τ=8h ①根据得:

由于τ=tl/2,所以:

*

Xo =2Xo=2x120= 240(mg)

②当给药间隔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改为4小时,有:

18.解:

19.解:根据Cl=kV,得:

以治疗理想浓度14μg/ml为多剂量给药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即:

则:

即可按每1小时给42mg;每4小时给168mg;每6小时给252mg;每8小时给336mg 的方案给药均可使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为14μg/ml。根据所给片剂现有250mg及300mg两 种规格,可设计每6小时给药一次,每次250mg;或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300mg两种 给药方案。

如按每6小时口服一次,每次250mg,可分别求得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及稳态最小血 药浓度。

由于ka=,τ=6h,在剂量间隔结束(即τ)时吸收已完成,故有:

如按每8小时口服300mg,则:

由于每8小时服用300mg,间隔时间长,致使稳态最小血药浓度小于l0μg/ml,因止 采用每6小时给药250mg的方案较合适。 (胡巧红)

152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习题】

一、单选题

1.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特点哪一个叙述不正确 A.此种结合是可逆过程 B.能增加药物消除速度

C.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贮存形式 D.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2.肾小管的主动分泌的两种机制——阴离子转运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