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0分)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 )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是指( )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 C、简单的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是( )

A、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C、国家和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的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和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 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 A、上市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为 ( )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 )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D.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12、工资制度可以分为工资生成制度和( )两大类。

A、工资形成制度 B、工资发放制度 C、工资支付制度 D、工资使用制度 13、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14、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涨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15、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16、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 ) A.正B.负 C.零D.任意值

17、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 A.0 B.1 C.-1 D.2

18、以下会抑制企业扩大对劳动力需求的政策是() 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C.鼓励就业的政策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19、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 )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 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

20、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相比较而言,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 A.为零 B.大 C.小 D.相等 二、多项选择题

21、工资率的高低代表闲暇机会成的高低,那么( ) A、闲暇的机会成本越高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小 B、闲暇的机会成本越低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大 C、工资率越低,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D、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E、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大 2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 )

A、各级正规教育 B、在职培训 C、健康保健 D、劳动力流动 E、劳动力流转

23、按照劳动力需求的层次来划分,其主要形式有( )

A、长期需求 B、企业需求 C、行业需求 D、市场需求 E、短期需求 24、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E、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凹向原点

25、影响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因素主要有( ) A、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发展水平 B、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发展水平 D、劳动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演变 E、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状况

26、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有( )

A、间接性 B、迟效性 C、长期性 D、异质性 E、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7、对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B、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C、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D、第三阶段总产量增加 E、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28、按照竞争自由度划分,劳动市场可分为( )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不完全竞争市场 D、充分竞争市场 E、不充分竞争市场

29、劳动力市场机制包括( )

A、工资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E、调节机制 30、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效益 B、物价水平 C、劳动力配置 D、工资分配形式 E、劳动差别 三、判断说明

3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32、劳动力资源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这一方面。 33、个人在劳动力供给中,资源约束条件是不一定的。 34、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35、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制定者。

36、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 37、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条件。 38、影响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39、工资歧视是指劳动者同工不同酬。

40、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货币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也不会改变。 四、简答

41、人力资本的特征有哪些? 42、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43、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表现形式有什么? 44、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有哪些?

45.就业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6劳动力供给的三大假设分别是?

47.工作搜寻收益的变动规律是什么?并简述其原因。 48.外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有哪些? 49. 为什么劳动力市场是非均衡市场?

五、论述

50、论述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51、论述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52、(1)阐述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劳动供给时间变动的影响。 (2)画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并说明成因。

(3)分析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同的原因。 53、作图分析发散型蛛网动态均衡原理以及与现实状况的对比。 六、名词解释 54.摩擦性失业: 55.收入效应: 56. 劳动力需求: 57.规模效应: 58.实际工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A 4、A 5、C 6、D 7、D 8、C 9、B 10、C 11、B 12、A 13、 B 14、D 15、D 16、A 17、B 18、D 19、C 20、B 二、多选

21、ABCE 22、ABCD 23、BCD 24、ABD 25、ACDE 26、 ABCDE 27、ACE 28、ABC 29、ABCD 30、ACDE 三、判断说明

31、错。既是财富的创造者,又是财富的消耗者。 32、错。既包括数量,还包括质量。

33、错。资源约束条件是给定的。 34、对。

35、错。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接受者。

36、错。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 37、错。不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 38、错。除了经济因素,还有非经济因素。 39、对。

40、错。实际工资会下降。 四、简答

41.(1)对人身和物质资本的依附性;(2)时效性;(3)再生性和价值的递增性;(4)不可计量性。

4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雇主需要多少劳动力,是由市场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引起的。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因为社会对物质产品和服务有所需求。

43、(1)供大于求。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 (2)供小于求。表现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求职人员。

(3)供求均衡。表现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与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达到均衡。 44、(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劳动力流动;(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劳动力流动;(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 45、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从事合法社会劳动;获取报酬

46、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2、市场环境是完全竞争的;3、劳动力质量具有同质性。

47、边际收益递减。原因:1、工作搜寻总是从最有希望的机会开始的;2、随着搜寻过程中得到的工资越来越高,进一步获得更高工资的难度也越来越大;3、工作搜寻的时间越长,搜寻者在剩下的生命周期中享用高工资的时间越短 48、1、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影响;2、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调控决策的影响;3、物价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4、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5、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49、工资具有刚性;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劳动力供给量受劳动供给主体主客

观条件限制;信息不足;过度选择;制度和政策因素

五、论述

50、(1)宏观因素。第一,宏观经济状况。第二,社会经济政策。第三,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第四,国家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工资率差距。第五,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