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复习纲要(《高电压技术》——张一尘) 第一章气体的绝缘特性
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方式。
碰撞游离、热游离、金属表面游离、光游离、扩散、复合、电子被吸附 Townsend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
4.均匀电场气体间隙伏安特性的特征段及其含义。
5.流注理论与Townsend理论的主要区别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6.极不均匀电场中放电有何特性。
7.棒-板气隙极性效应对电晕起始电压和击穿电压大小的影响及缘由。 8.极性效应、自持放电、非自持放电 9.电晕放电是何种放电形式。
10.Passen定律的物理意义及适用情况。
11.我国标准规定的雷电冲击电压标准波形时间参数。 12.冲击电压作用下的放电时延的组成。 13.气体的冲击击穿特性需要如何表征。 14.伏秒特性及实用意义。
15.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16.气隙电场均匀程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 17.气压和温度变化对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 18.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主要措施。 19.沿面闪络
20.沿面闪络电压为什么低于同样距离下纯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 21.提高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措施。 第二章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 1.电介质的极化形式
2.电介质极化、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空间电荷极化 3.绝缘电阻、泄漏电阻
4.电介质的基本功能。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 5.吸收现象及其成因和条件。
6.电介质的电导过程和吸收现象的工程意义。 7.介质损耗及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物理意义。 8.液体电介质击穿的“小桥理论”。 9.介质损耗的基本形式。
10.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
11.固体电解质击穿的形式及影响击穿电压的因素、提高击穿电压的措施。 12.电介质老化的形式。对于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老化的主要形式。 第三章电气设备的绝缘试验 1.绝缘预防性试验的目的。 2.绝缘预防性试验分类。 3.兆欧表屏蔽端子的作用。 4.吸收比
5.测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两种接线方式。
6.为何对试品进行直流耐压试验。 第四章线路绕组的波过程
1.分布参数波阻抗与集中参数阻抗的根本区别。 2.利用彼得逊法则计算电压波、电流波。 3.分析计算三种特殊条件下的折、返射波。
4.分析无限长直角波通过串联电感、并联电容时的折射电压和电流波波形及对进波的影响。 5.冲击电晕对线路波过程的影响。 第五章雷电及防雷设备
1.雷电流,雷暴日,地面落雷密度 2.常用的雷电流等值波形。
3.避雷针(线)的保护原理。保护角。 4.避雷器的四种类型。
5.单针避雷针的保护计算。 6.对避雷器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1.输电线路防雷的主要指标。 2.耐雷水平,雷击跳闸率。
3.输电线路大气过电压的两种形式。 4.输电线路遭受直击雷的三种情况。 5.反击的概念。
6.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四道防线”。 第七章发电厂和变电所得防雷保护
1.发电厂、变电所遭受雷害的两个方面。 2.对直击雷防护一般采用的方式。 3.避雷针的两种安装方式。
4.造成发电厂和变电所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5.对侵入波防护的主要措施。
6.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间的电气距离对保护的影响。 7.进线段保护及作用。
8.35kV及以上进线段保护标准接线及各元件作用。 9.作用在直配电机上的大气过电压种类。
10.直配电机防雷保护元件电容器和避雷器构成的保护原理接线图。 11.直配电机防雷保护元件主要有哪些。 第八章电力系统的工频过电压 1.内过电压,内过电压分类。 2.暂时过电压分类。
3.引起内过电压的主要原因。 4.常见工频过电压。
5.出现内过电压的实质。
6.空载线路工频电压升高的根本原因。
7.如何限制空载线路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第九章操作过电压
1.操作过电压及引起的原因。 2.常见的操作过电压。
3.产生间歇电弧过电压的根本原因。 4.出现间歇电弧的条件。
5.影响间歇电弧过电压的因素。
6.消弧线圈可以处于的三种不同运行状态。
7.空载线路分闸过电压的根本原因、影响因素、限制措施。 第十章铁磁谐振过电压 1.电力系统中谐振类型。
2.铁磁谐振按谐振频率可分为的三种谐振方式。 3.产生铁磁谐振的充分必要条件及缘由。
4.分析基波串联谐振回路的稳定工作点及回路电流的“属性”。 5.相位反倾
6.如何限制和消除断线过电压。 第十一章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 1.绝缘配合
2.绝缘水平由什么决定。 3.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4.输电线路绝缘子串的片数的确定。 5.线路上的四种空气间隙。
6.电气设备绝缘可分为的两部分。 7.避雷器对电气设备的两种保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