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四校2020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四校2020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

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流动性增强,更多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这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问题。

B.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为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D.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社会背景,助推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出现新的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主要论述了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可行性。 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精准”的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对服务不同群体,实现智能治理的意义。

D.文章最后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以及借它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形成彼此关联的形态,则不能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

B.准确把握了“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就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C.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严峻,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中国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开始使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新教材。新教材更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小学有古诗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增设专题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 据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介绍,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教材还加入了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温儒敏说:“老一辈革命家的作品、讲述他们革命经历的作品,还有一些革命英雄主义的篇目,老课文、经典的课文,这次又回来了。” (摘编自《中国修改中小学三科教材》,国际在线网,2017年8月28日) 材料二:

今年上半年,红色旅游“井喷”成为市场中的亮点: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和436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4.84亿人次,同比增长4.83%,相当于国内旅游人数的17.13%。

业内分析者认为,红色旅游火爆首先是受政策利好影响,《“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重点打造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使其更好地满足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功能。其次,红色旅游产品不断创新,红色风格的民宿、餐饮等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再次,研学旅行带动了大批青少年在红色景区开展红色教育,这也是红色旅游的发展动力。

(摘编自《红色旅游“井喷”成亮点》,经济日报,2018年8月28日) 材料三:

国庆黄金周,全国多地红色景区纷纷迎来客流高峰,缅怀先烈、重温历史,红色旅游受到大家青睐。十一假期,石河子市红色旅游基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每天平均有两三千人前来参观。乌鲁木齐市民张晓中专程带着孩子来到毛泽民故居,缅怀革命先烈。

张晓中:让孩子感受革命传统这方面的教育,这样对孩子“三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和教育意义。

在革命老区福建龙岩古田会议会址景区,前来瞻仰古田会议会址、主席园、古田会议纪念馆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在旅游观光的同时,也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游客1:我采这边是为了学习历史知识,感受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游客2:带孩子来,主要是想让他能够不忘本、不忘根。

(材料来自音频《缅怀先烈重温历史,红色旅游升温》,中国之声,2018年10月5日) 材料四: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今天的红色旅游具备多重性质和多种功能,比如休闲娱乐功能、经济功能。但是红色旅游根本上是一项精神活动,其第一性质是红色文化,第一功能是精神传承和文化教育。红色旅游,精神是魂!

如何突出精神的价值、彰显文化的力量?真实的、质朴的、简洁的甚至残缺的,往往更能直击内心,发人深思。散乱在衰草丛中的西洋楼,被肢解成残垣断壁的大水法,比任何辉煌壮观的建筑都更能激发国人的爱国情感:重走半天原始的长征路,比华丽的语言、煽情的故事,更能让人感受当年红军的艰苦卓绝。反之,若是为了其他功能或者经济效益,盖几栋不新不旧的仿古建筑,讲几段半虚半实的猎奇故事,只能破坏红色场景本身的感染力,拉低真实的红色文化本身具有的精神传递功效。

当然,红色精神的根与魂不可避免地要时代化和大众化,但时代化和大众化,恰恰是在全面深入地体认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上方有可能。无数体验证明,游客只有真正地被红色文化的精神所感染,才能在各自岗位上更加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摘编自《红色旅游,精神是魂).光明日报,2018年7月24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旧教材相比,中小学起始年级的语文新教材在内容上有了变化:增加了古诗文数量,并加入了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B.国家在政策层面看重红色旅游,是因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基础设施条件、配套服务设施、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