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参考 (1)

[键入文字]

名词解释: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是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2、赵树理:赵树理(1906~1970 ),原名赵树礼,山西省沁水县人,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曾编辑《黄河日报》(太南版)副刊、《中国人》报、《新大众报》,写作大量小说、小戏、快板和其他通俗文章。赵树理小说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中,讲求情节连贯性,叙述多于描写,描写融于叙述,叙述语言平易质朴、口语化。其小说心慌做以新的主题和新的生活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局面。1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

3、林语堂: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笔名毛驴、宰予等,是中国30年代小品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家。曾主编《论语》半月刊。曾创办《人世间》和《宇宙风》。他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核心是闲适和性灵,通过多样化的题材和娓语式笔调,达到无拘无碍、从容潇洒的境界,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代表作有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还有《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

4、白马湖作家群:白马湖作家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丰子恺、夏丏尊等为代表的一个流派,他们的散文显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平淡如水,明白如话,却善于在平凡开掘生活的哲理,追求高远的意境,严谨而有韵致”。这一散文群体与风格早在他们20年代会聚在白马湖畔便已基本形成。因而也称为“白马湖”作家群。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是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

5、孤岛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这时期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二是戏剧活动,代表作有于伶和《夜上海》《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

6、高觉新:是巴金1931年写成的《家》中一个贯穿全书的的中心人物形象。是宗法制大家庭溃败过程中的“长子”典型,他性格复杂,徘徊挣扎于多重人事矛盾和精神冲突的漩涡之中,负载着极为深刻的时代的和历史的文化内涵。觉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批判和否定 “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的人生态度。他是新文学史上动摇型的代表,中国“多余人”的代表。

7、九叶诗派:在40年代中后期形成,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

[键入文字]

简答题:

1、简述老舍与茅盾都市题材写作的不同。

(1)个人命运vs时代命运。

老舍小说创作着力于对主人公命运的描写,一个人悲剧故事为代表,展示一系列人物悲惨命运。茅盾小说则侧重对时代特征描写,具有沉重鲜明的历史时代感,展现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 (2)平民形象vs阶级代表。

老舍作品中主人公多为社会底层贫苦普通百姓形象。茅盾描写的多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 (3)日常生活vs历史宏大叙述。

老舍多从主人公日常生活入手,通过日常小事描写刻画,深入彰显当时社会状况。茅盾则力图展示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实地反映时代危机,描写那样环境下的悲剧命运。 (4)改造国民性vs指导人生。

老舍继鲁迅后开始国民性思考,在某些方面有新的开拓和特色。茅盾则大力倡导“文学为人生”的艺术主张,主张文学的政治价值与指导作用。 (5)民俗vs政治隐喻。

老舍作品以北京市民社会为中心,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京味。茅盾则是用小说这特殊形态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参与时代重大问题的思考。 (6)平实幽默vs细腻铺陈。

老舍的文化批判有种独具一格的幽默。茅盾的作品则结构宏大内容复杂线索纷繁主次分明,波澜起伏而又严谨细腻。

2、简述左联文学运动的功与过。

⑴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 。 ⑵密切了文艺与革命的关系,

功 使左翼文艺运动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的一翼;

⑶大量传播了马列主义文艺理论。

⑷组织煅炼了文艺队伍,培养了一大批文艺新人, 推动了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⑴政治上,存在若干“左”的偏颇;

⑵组织上,存在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 过 ⑶文艺思想理论上,照搬西方,存在教条主义倾向; ⑷文学创作上,存在过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

3、简述解放区文学的主要特征。

⑴首先体现在它服务于时代政治任务的功利性。在当时特定时代背景下,文艺基本职能被定为宣传、动员和教育人民,政治和文艺的关系日益密切。但这也致使不少作品忽略其文艺特征。

⑵艺术追求的被乡村化。以广大农村为依托的解放区,决定了他的艺术受众主要是没有经过文化教育、以农民为主体的工农兵群,作品染上小生产者习气。

2

[键入文字]

⑶作家心态的“工农兵”化。解放区文艺作家主要是解放区“土生土长”和国统区或其他地区转移过来的作家,他们把目光放在本土,主动放弃向外国文学学习借鉴。这也形成了当时与以后文艺的固步自封。

4、简述戴望舒诗歌创作的艺术造诣。

⑴朦胧美的诗境。

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手法,委婉地展现诗人的主观心境,把情绪客观化。诗“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这种表达特点造成了戴诗从情绪、意象到语言都具有朦胧美。 ⑵组合美的意象。

在诗歌对象的审美选择上,在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在微细的琐屑事务中发现诗,用一系列丰富的意象排列组合来含蓄地表达情思。 如《我底记忆》一诗。 ⑶散文美的诗形。

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运用自然进展的现代口语,服从于诗人情绪展开需要的内在节奏,诗句的排列自由化,比格律诗更有弹性,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

⑷奇幻美的语言。

他认为“诗是全感官或超感官的东西”,通过通感、隐喻等方式,着重感觉的复合性,并赋予其丰富的心理内涵,形成出神入化的奇幻之美。 ⑸回环美的结构。

戴望舒的不少诗篇在诗歌结构上具有精心安排的回环的特色,这种在首尾或中间段落精心安排的反复、回环形式,有助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变化。

5、简述张爱玲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⑴内容上,不关心大主题,多描写\男女间的小事情\和\软弱的凡人\, 流露出冷漠和\琐屑人生\的态度。

⑵喜欢用参差对照的笔法写人生,不喜欢采用强烈对照的方法,基调冷艳、 苍凉。 张爱玲并不关心大主题,喜欢用参差的笔法写人生的苍凉,用\参差\的形式感塑造这个\没有完成\的时代里的\凡人\。

⑶对凡俗生活的发现及肯定。张爱玲小说中的主人公都生活在一个日常的物质生活的世界中,她们大量算计的是衣服、房子、钱、首饰,她们的喜怒哀乐和她们的情欲、嫉妒、虚荣、疯狂紧紧相连,普遍的人性凝定在普通的人身上。 ⑷雅俗并存的艺术境界。张爱玲融古典小说、现代小说于一炉,创造出一种古今杂错、华洋杂错的新小说文体,这些小说历来被人们称为“新鸳蝴体”“或新洋场小说”“娱情小说”等等。

⑸语言华丽、雅致、圆融光润而意象丰富。张爱玲对语言的颜色、情调、动静和意蕴多有极其敏慧的体悟,写肖像、写口吻、写神态、写氛围、无不笔致轻灵、才华闪烁、潇洒自如,这是张爱玲小说艺术最动人的地方之一。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