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萍乡市安源区南台小学课题组

我校依据江西省电化教育馆的教育技术“十二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为科学开展课题研究,现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 问题提出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而进行社会交际,最基本的便是听说能力。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英语听说能力逐渐得以重视,英语基础教材开始淡化语法教学色彩,增加听说练习内容,但语境的缺乏仍直接影响到听说能力训练的成效。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以学生的听说能力最为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两个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能力。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工具,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更需要时时注重听说,因而小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和迫切。而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良好契机。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主动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

听和说是语言综合技能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听、说教学长期以来一直被教师有所忽视,尤其是像我校处于城乡交界地,多数学生来自本市的各个乡镇和农村,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比较特别,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更是不被学生和家长所重视。因此,加强教师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大量信息,而且还可以为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最佳语境,充分体验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创造较自然的对话交际条件,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面临我校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之现状,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2、通过实验提高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3、通过实验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案例。

4、通过实验提高英语学科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

1、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⑴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听”“说”习惯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⑵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听”“说”方法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⑶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 ⑴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⑵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非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研究主要观点

1、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为进一步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提高小学生听说能力的互助功能,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解决学生长期存在的 “听不懂,说不出”、“听得懂,说不准”等问题而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非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有效的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方式或途径,研究建立一种专门的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训练体系。

五、创新之处:

1、模式层面:课题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融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于一体,联结课堂与课外学习,是对英语教学模式的全新探索;

2、技术角度:课题以互联网、录音机、广播、英语听力学习作业机、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为技术支撑,①互联网:随着我校互联网的开通,将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概念进一步扩大至整个互联网这一庞大载体,使得我们能够做到随时对从网上截取有用的信息用于教学,更大范围地开拓了视野。②收录机:我校现有教师使用收录机18台,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都配套购买了英语听力磁带,有利于英语课堂学生听力的训练和语感的培养,收录机在我校英语课堂上得到广泛的应用。③多媒体:多媒体是集文、声像、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它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寓教于乐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境当中。通过制作英语多媒体课件,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卡通人物“活”起来,多方位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④英语听力学习作业机: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中,平均每6个人中配备了英语听力学习作业机,学校专门制作了一套音频英语听力资料,便于学生随身携带随时听,为学生创设良好英语学习条件和环境。⑤校园广播系统:我校已安装并开通使用校园广播系统,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可有计划、有时间地安排每周2—3次的英语诗歌朗诵、英语小故事等的播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⑥电子白板:我校已装备了12个班的电子白板,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成为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成为人(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简言之,交互式白板是一个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既具有普通白板和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功能,又可以实现普通白板功能与计算机功能、以及软硬件功能与教育资源、以及人机与人际多重交互的电子感

应屏板。初步架构了基于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英语教学模式。

3、研究对象:课题以我校三至六年级师生为研究对象,以基础教育一线实际问题为关注焦点,重点解决学生“听”“说”问题。

六、研究方法

1、基本思路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引领,以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学习、移动学习作为研究的技术指导,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穿于研究过程之中。

本课题根据省电教馆的要求,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主要在我校三至六年级英语听说教学中开展研究活动。

2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按照“计划——行动——反思——再行动——总结”的模式,辅以案例跟踪、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测试法,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3、技术路线

⑴课题以互联网、录音机、广播、电视、VCD机、英语听力学习作业机、多媒体等为技术支撑,在小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中:信息技术作为平台或载体及教学手段;

⑵实验设计,在教学实验方面,三至六年级里设立实验班,考虑增加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手段等因素所引起的种种差异和关系,并设立对照组。 ⑶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非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七、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课题申报阶段。 依据省电教馆的要求确定我校的实验课题制定方案,成立课题研究机构,撰写课题申报材料。

2、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4年1月):课题研究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根据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并收集活动资料。 3、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课题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经验。

八、组织管理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加者分别来自我校业务素质比较高的管理人员及一线英语教师。

课题组组长:袁彩娟

课题组成员:巫艳群 何正奇 尹园 吴霜 贾敏

九、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研究》; 2、成果汇编;包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优秀论文、优秀案例、优质课、课件等; 3、小学英语阅读材料集;

南台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研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