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 称呼语-最新

称呼语

篇一:称呼语的分类1篇二:从称呼语看中西文化差异从称呼语看中西文化差异论文关键词:称呼语、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论文摘要:随着全球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那么我们了解不同于中国的西方文化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就是称呼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下称呼语上的中西文化差异。

【引言】众所周知,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东方国家,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也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文化,称呼语就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对中西称呼语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的去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当然,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适当的场合讲适当的称谓,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尴尬。

【中西称呼语差异的几个方面】(一)家人之间:家人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一类人群,所以我们先看看家人称呼上的不同点。

如果我问中国的小孩:你们敢不敢当着你爸妈的面直呼他们的名字呢?我估计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的小孩的回答是不敢。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这样对他们是大不敬,如果他们做了,就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

所以中国的小孩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只会叫他们的父母“爸爸”“妈妈”或者是更加尊敬的叫法“父亲”“母亲”。

当然,中国古代对父母的称呼也不同于现在,我们最熟悉的就有“爹”“娘”、“阿玛”“额娘”。

国外却大不一样,他们通常就直接叫父母的名字,或者是“”“”,他们觉得叫名字听起来会更加亲切一些。

与此相通的还有“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姑妈”“姨夫”等,对于比自己年长的或者是辈分较高的家人,中国人通常情况下是不会直呼其名的。

在国外,比如美国,你会听到他们叫自己的姐姐,叫自己的爸爸,叫自己的叔叔,叫自己的奶奶等。

有时我们也会听到他们会把称呼和名字一起使用,比如。

还有就是在现代汉语中,中国人向来崇尚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法则,亲属称谓大都能把身份表明得一览无余,如辈分,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年龄的大小及血亲或姻亲。

而在英语里的这些称谓则比较笼统、模糊,一词多义,覆盖面广。 如同为姐妹一词,但是年龄大小却不易区分;既指奶奶又指外婆;可指叔、伯、舅、姑父;则有着更加广泛的含义,可指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 (二)社交上:跨文化交际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社交,所以社交上的正确称呼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当我们和朋友相处时,对于那些关系不错的友人们,我们大可以直呼其名,但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我们往往不会这么做。

在汉语中,我们大多以“姓+头衔职位军衔学位职业”这样的模式来称呼别人。

比如:孔校长,林辅导员,李少尉,张博士,王医生等等。

在英语中,我们采用“+姓”来称呼男性,用“+姓”来称呼未婚妇女,用“+丈夫的姓”来称呼已婚妇女。

在英语中对于职称的称呼也有一定的区别,“职称+姓”用于对法律界军界、政府上层、皇室成员的称呼,如:,,对于一般的称呼,常见的是“+姓”的方式,如:,(三)谦语和敬语:在这方面,我不得不去赞叹汉语的博大精深,因为有些汉语用词是英语怎样也表达不了的。

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我们用“您”,而英语只能用“”,无法区分是您还是你。

中国人对自己的谦称用“敝人”,而英语只能用“”,无法读出谦逊的感觉。 中国人对于对方父亲、兄长等的尊称为“令尊”“令兄”,而英语只能用“”“”,无法读出更深层次的韵味。

中国人称呼“师母”“伯母”“嫂子”显得比较亲近,而英语却只能用“”这种很直白的称呼。

虽然英语中没有谦语,但是却有敬语,如对国王或女王可直接用敬语“”(陛下、国王、陛下或女王陛下),对亲王则说“”(殿下),对法官称“”(先生或阁下),对红衣主教称“”(阁下)。

(三)昵称:无论中外,我们对自己非常亲近的人都会有更加亲昵的称呼,但是它们也有所差异。

在汉语中,朋友之间的昵称通常会是“小+姓”,如小李、小王,还有常见的“小阿+名”,如小东、阿亮。

当我们对待恋人或至亲时,我们会用单字称呼,如:东、斌。 称呼语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熟悉程度。

在英语中,有时会用到中的一部分作为小名,如他们会把称作。 还有我们最常见到的有、、、、、等。

【小结】世界文化就像是一瓶白酒,存放的时间越长就越富有韵味,其中称呼语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语言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我们在承认礼貌原则的普遍性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礼貌原则在内涵、方略以及侧重点因文化不同而存在的差异,这是由不同社会对不同准则的侧重,是不同社会间的文化取向、价值观之差异所造成的。

我们在研究文化交际时,应以辨证关系考虑问题既要看到文化之间的差异,又要承认文化之间的共性。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结果,才能充分解释某一文化中的某种话语现象。

正确理解和掌握称呼语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把握世界文化。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1103班何云201904134080自动化1103班杨迪201904134081自动化卓越班郑高斌201904134089自动化1103班熊宇峰201904134107篇三:讲话中的称呼语讲话中的称呼语文李展称呼是社交礼仪的基本内容,在讲话稿中必不可少。

恰当得体的称呼既是讲话者良好礼仪形象的展示,也是对与会者的尊重,起到加强沟通、增进友谊、实现最佳讲话效果的作用。

1讲话中称呼语的种类称呼一般包括尊称、平称和昵称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