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经验,一度引起国内教育媒体的关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当代教育科研》相继推出了长篇系列报道。诸如,教改经历,“三三六”教学模式等都有深度介绍。笔者先后两次,用5天的时间对该校进行考察,形成如下体会,主要是就某些现象进行剖析,以期探讨这些现象后面的原理,回答这样做“为什么有效”。请方家指正。 1、且让“秧田”面对面
到杜郎口中学教室听课,给我们耳目一新的第一印象是“秧田”式的座次排列,被代之以六个面对面的长方形组合座次小组。这一课堂形式的变化参观者有目共睹,然而,在我看来,这决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形式的变革,这是“对话”课堂的回归。“秧田”式的课堂多适合“看客”和“听众”,面对面的形式更有利于沟通、交往、互动。 最近,读了几本汉字研究的书,从文字学的角度,探究古人造字的原始智能,其中“北”字给我启发多多。“北”字,甲骨文写作两个背靠背的两个人字。本意为“败”。课堂只要缺少对话,没有沟通,其结果也必“败”无疑。再者,面对面还会产生一种心理效应:由于人际距离的拉近有利于生成对话、互动的愿望;面对面还会产生小组成员视野全包含的视觉域,这样就能营造学习成员的心理安全感,便于形成相互激励的机制。 2、老师,你在哪里?
去过杜郎口中学的参观者,课堂上都会在心里发问:“老师,你在哪里?”20几个教室全是这样,寻找教师竟成了一件难事。老师就在学生中间。老师也是学生,学生也是老师。有形讲台的拆除是教师融入学生的必要条件,心造讲台的拆除才是教师融入学生的充分条件。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民主的前提条件。学生的自主、主人意识和地位,是课堂活力和生机的源泉。这让我想到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策》中记载:有一次齐宣王要在王宫接见贤士顏斶(chù)。顏斶进得宫来,只见宣王满脸骄气,容貌庄严,高坐在王位上,等侯颜向前大礼参拜;但是顏斶走到离开王位较远的一个坐位上便坐了下来。宣王大声呼唤:“顏斶,走上前来!”顏斶岿然不动,高呼:“大王,走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两旁的侍从官员说:“顏斶不得无礼!大王是君,你是臣,大王召唤你上前,你不理睬,反而呼唤大王上前,太不应该了,当臣下的可以这样无礼吗?” 顏斶回答说:“如果我顏斶听到大王召唤立即走上前去,就是趋炎附势;如果大王听到顏斶呼唤立即走上前来,就是礼贤下士。与其使顏斶趋炎附势,不如使大王礼贤下士。”宣王最终听从顏斶的劝说,走下王位,成就礼贤下士的千古美名。
齐宣王礼贤下士的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作为一个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走下来,走下来!” 平等是民主的前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动力。 3、黑板?魔板!
杜郎口中学教室的三面黑板是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甚至建议他们申请“黑板面积最大教室”的世界吉尼斯记录。黑板是最原生态的教学设施,杜郎口中学能把它用到极致状态,这实在令人叹服。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黑板不仅仅是学生展示的主阵地,而且它俨然就是魔板,“魔”力四射。
魔力一:板式制约机制。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我们都有没有不学习的学生的惊叹,就其原因,黑板的魔力不能低估。我听过的几节课,老师都采取一人一框黑板,先书面板演,后口头解说的展示方法。黑板不够用,有些学生干脆用地板,甚至教室外面的走廊、楼梯。这样的好处是充分满足学生展示的欲望,即时客观地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的状况明明白白,没有藏掖的空间。如果不好好学习,板演这一关就一定没法过。
这让我想起了《滥竽充数》的故事: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学习只有触及生存模式的时候,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得到最大的调动。
魔力二:所见即所得。计算机操作平台有一种理念,叫做所见即所得。教室墙壁三面黑板,学生板演过程及结果便于观察,教师环视便可一目了然。过程指导,结果校正,即时高效。对比杜郎口的经验,我们常规课堂的毛病是,一节课下来,多少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还不会,一般教师都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起先我曾想,让学生写在本上不是更快捷吗?我终于明白三面黑板的价值所在,见到的才是得到的。
魔力三:板演效应。常规课堂学生的书写量一般都偏少。甚至有些课,干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样的课堂总给人轻飘浮躁的感觉。杜郎口中学恰恰非常重视学生的书写。所谓板演效应,是指学生在板演的时候,对大脑的语言中枢产生刺激作用,在感知协同律的作用下,形成特殊印记,便于提高记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