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的。但是,气质也不是不变的。 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气质无所谓好坏。 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儿童的性格是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气质差异对婴儿性格的萌芽有所影响。 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的和综合的分析。 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 总之,可以认为,脱离了社会环境因素,遗传的生物因素就不起作用,脱离了 两岁左右,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格的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也无从起作用。因为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心理),没有反映萌芽。 的机制(生理基础)也不能有反映。 幼儿期的典型性格也就是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幼儿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 三、简答 (一)好动 (二)好奇、好问 (三)好模仿 (四)好冲动 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的能力,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 (一)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 答:1.从简单到复杂。(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三)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3.从被动到主动。(1)从无 能力(包括智力)和知识不可分割地彼此联系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学前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来说,知识和智力教育都不可偏废。 能力和性格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力也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如爱好倾向,自信心等等。 人的智力发展到一定年龄停止或接近停止。在这个年龄之后,智力趋向衰退。有的研究指出,智力到26岁停止增长,26—36岁之间保持不变,随后则下降。由此形成一条智力发展曲线,其中最高的一段称为高原期。 人生头几年是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甚至是最迅速的时期。由此形成先快后慢上升的儿童智力发展曲线。 三、简答 1.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答: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l)活泼好动;(2)喜欢交往;(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5)好冲动。 2.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l)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4)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 (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 (6)创造能力萌芽。 四、案例题 小红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比较敏感。在活动中不喜欢说话,不易于与陌生人接触,比较畏缩。她的情绪不易于外露,比较孤僻。小雷性子很急,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爱逞能,反应快,易冲动。克制不住自己,难约束。小敏学东西理解事情快,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比较活泼,灵活。对自己感兴趣的课注意力集中。善于和小朋友交往,根据他们的特点,请判断小红、小雷、小敏的气质类型。你是怎么判定的? 答题要点: 小红属于抑郁质。小雷偏于胆汁质。小敏偏于多血质。判断依据:抑郁质的人的特征行为孤僻,多愁善感,情绪不易外露等。胆汁质的人直率热情,易于冲动,情绪明显表露于外等。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容易接受新事物等。 各要点稍加分析。 一、概念 1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2.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 ,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儿童心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3.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指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 ,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4.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期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 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5.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指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 ,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大小是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 6.最近发展区:是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又不断变化,因人而异。 二、填空、判断、选择: 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特点是它的进步性。 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则总是在进步。学前儿童的记忆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思维的发展也是如此;无论是心理过程式个性方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偶尔也出现短肘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只要耐心等待和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是孩子在前进中的倒退,他在酝酿着新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1.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 3.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二)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三)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统一的,在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质变,构成了发展的阶段性,阶段特征之间的交叉又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 一般来说,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有各种差别,构成儿童心理年

龄特征的可变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相对的,表现在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化,其变化是有限度的。

在处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问题上,要反对片面性。只有全面地、辩证地理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相互关系,才能够真正把握住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主观因素则指儿童心理本身的特点。主客观因素又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中。

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发展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霍尔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环境决定论 。这种理论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归结为环境教育机械作用的结果。行为主义者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二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因其明显的片面性和绝对性而难以服人。为了比较全面地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折衷的观点,后被统称作“二因素论”。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相互作用论。 这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者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遗传对心理

2.怎样理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答:(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指各阶段发展的顺序,每一阶段变化的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受外界条件,主要是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制约,社会和教育条件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 四、论述题 1.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答: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主观因素则指儿童心理本身的特点。主客观因素又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中。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一、生物因素(一)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正是在遗传素质的物质基础上,开始形成和发展儿童的心理。 (二)生理成熟 。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生理发展。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赛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的有力例证。 二、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就是儿童所处的环境。环境可以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所谓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和儿童的脑及儿童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分不开的。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作为自然物质前提的遗传和成熟因素和作为心理反映源泉的社会因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着。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因素影响的过程。儿童心理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这个发展过程。儿童年龄越大,主观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越大。幼儿期,儿童心理主观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已经相当明显。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需要。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它们的相互作用,才能弄清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3答:.举例论证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 首先,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活动。①游戏是解决幼儿心理内部矛 盾的最佳途径。② 举例论证。③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④举例论证。) 其次,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 举例说明游戏能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心理能力。 4、如何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答案要点: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它们的相互作用,才能弄清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一)、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不论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如何变化发展,矛盾的双方都是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环境和教育的反映。但是,环境和教育只有在充分调动儿童心理内部积极性、因势利导时,才起作用。 (二)、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儿童心理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 。 儿童心理对环境的影响 (三)、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环 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 (四)、活动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相互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在儿童的活动中发生的。只有通过活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要求才能成为儿童心理的反映对象,才能转化为儿童的主观心理成分。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需要才可能产生,新需要和旧水平的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形成。同时,也只有通过活动,儿童才有可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五、案例题 1课,、某幼儿园一群家长围在一张幼儿一日活动计划表前议论纷纷。其它都是游戏和活动,我们花钱让孩子上幼儿园是让他来玩的?:\一天才这么两节\请你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一下幼儿园的做法对不对。 答题要点:幼儿园的安排是合理的。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最好形式。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其心理矛盾也是在儿童活动中产生和转化的。上课当然也是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但它替代不了儿童的游戏和交往。所以,幼儿园的安排是合理的,而家长的看法是片面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