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必修课
《生产运作管理》试题(A)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生产运作管理;按照企业既定的经营方针做出和企业生产运作活动有关的组织、计划、控制等项决定,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有关生产运作方面的保证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2. 技术创新;创新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现与发展,通过对生产要素及生产条件进行新变革,并使变革成果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的一系列的活动。 3.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减到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4. 循环经济: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简称。 二. 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基本机制;
一个导向,三动机制,五个方面 一个导向:以市场为导向;
三动机制:1、企业主动;2、政府推动;3、科技、服务体系联动; 五个方面:1、大企业(技术中心);2、中小企业(以城市为依托,靠科技中介组织);3、行业(开发基地);4、学校及科研机构(大力推进产业学校研究所相结合);5、政策(政府的政策)。
2. “5S”各个“S”之间的关系;
5S之一“整理”,目标是区分要与不要,把不要的东西清除干净;要的东西列入整顿,不要的东西贴标签列入报废或者限期清理;整理是5S的起点; 5S之二“整顿”,对整理以后留下的物品做到三定:1、定名:标明物品的名称(贴彩色标签);2、定位:物各有位,物在其位;定量:确定数量、加强目视化、过目知数。 5S之三“清扫”,分为日常清扫和定期清扫;目标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清扫、擦拭;清扫、擦拭现场的同时,检查有无异常;勤到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改进。 5S之四“清洁”,分两步:形成标准化(以制度、责任表等形式表述);定期检查(公布审查程序和每次审查结果,以奖惩);洁净环境,观测到底;做到制度化,定期检查评比。 5S之五“素养”,目标:不要别人督促;不要领导检查;不要专门思考;形成条件反射。 整理、整顿、清扫属于行为,表现为形式化;清洁表现为行事化;素养属于态度,表现为习惯化。5S活动,归纳起来,定标准(标准化)——遵制度(制度化)——成习惯(习惯化)。
3.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区别;
所处层次不同:清洁生产强调企业层面,小循环,微观领域;循环经济也讲企业内部,但强调企业之间,社会范围,大循环,宏观领域。
规范的范围不同:清洁生产也讲消费领域,主要强调“生产过程”;循环经济讲生产、消费各环节全方位,资源节约、减少废物排放。
实施的义务主体不同:清洁生产主要强调生产过程,因此以企业为主;循环经济不仅涉及生产、消费、流通,主体有:企业、政府、社会组织、消费者。
解决的问题不同:清洁生产强调污染预防;循环经济强调节能减排,全方位。
4. 简述质量管理应遵循的1:10:100法则;
若遵守“一举到位,没有不良品、差的服务”的第一原则,所投入费用看作“1”;
那么在不遵守第一原则的情况下,为遵守“通过检验挑出不良品、差的服务,防止不良品、差的服务到顾客手中”的第二原则所投入的费用将为“10”;
若第二原则也没遵守,为遵守“不良品、差的服务到顾客手中,通过善后措施,迅速解决”的第三原则则需投入的费用将为“100”。 这就是“一次做到位”的质量“源头管理”,质量成本占企业营业的15%-25%左右,是企业利润的3-5倍。
5. 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画出一流程图,指出应改进之处。 三. 论述(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联系学习及企业实际论述企业生产运作面临的某一、两个问题及如何解决?
2. 根据下面明细表: ①.画出网络图;
②.用矩阵表法求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时差; ③.指出关键线路; 工作代号 紧后工作 工作时间 C、E A 2 C、D B 3 C F 4 D H 1 E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