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外来务工子女完成家庭作业情况的研究

开题报告:外来务工子女完成家庭作业情况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普及教育的难点与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低素质、低文化、贫穷的现象将在务工群体中世代延续下去。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繁荣,加快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于情、于理、于法,他们的下一代都没有理由被排除在教育之外。如果今天的务工子女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利,那么,他们长大成人后,就很难融入到主流社会当中,很可能成为新一代文盲。 我校虽是一所区属小学,但是位于城中村的位置,学生生源差异较大,学生以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居多,本地学生也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从事着搬运、建筑、小商小贩等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素质也急需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对学生学习过程关注不够,家庭生活与教育的环境不理想,使我们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在家庭教育的方法欠科学,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仍然是高压式的“棍棒教育”等。在家庭教育上存在诸多失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生理、心理教育;重提供物质,轻精神教诲;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缺乏客观冷静的评价;庸俗的处世态度;轻视体力

劳动教育;滥用奖赏;过度体罚或乱发脾气等。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也就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希望通过实验,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情况,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水平,让家校形成合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课题的研究,了解本校外来人员子女家庭生活状况,孩子家庭作业完成状况,父母自身的教育状况及对小学教育的态度及对孩子的影响。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到2005年底,全国范围内已有200多所私立民办务工子弟学校,他们已对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展开了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充分了解本校外来人员子女的教育状况,重点是针对外来务工子女作业完不成做一个系统的研究,使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居民的孩子一样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家庭作业,享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是以搬运、建筑、小商小贩等为主,他们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全面性等。通过我们的研究,希望能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平等的享受教育的环境,在完成作业上和家庭教育上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进一步关心外来人员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为这一特殊群体服务,促进他们不断发展。

(2)有利于教师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提高。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将丰富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为基础教育遍及每一个角落提供充分的依据。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基础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过去,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孩子,上学却是一件难事,其实这是一种不平等。现在学校向打工子女敞开了大门,这一举措使打工子女与本地孩子享受公平教育成为可能。 2、研究力量

本课题组成员由我校青年教师担任,与外来务工子女有可亲性,对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水平,相信能通力合作,并能达到预期效果。 3、研究策略:

外来人员子女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调查研究;

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父母的管理方式以及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五、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外来务工子女:原籍非郑州市二七区,在王立寨附近打工人员的子女并且家住这个地方。这些务工者主要以保洁、建筑、小商小贩

等,收入较少。他们主要租住在村民的家中,家庭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外来务工子女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是指外来务工子女在家中完成每天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的情况。包括平时的书写作业、讲故事作业等,父母自身的素质及对孩子教育的态度等。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课题假设:如果我们能切实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切实了解他们目前的教育状况并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那么更便于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那么这些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上会有良好的结果,随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研究目标:

1、 通过课题研究,了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及实际存在的问题。

2、通过课题研究,树立家长及孩子正确的教育理念。 七、课题研究内容

1、通过理论学习,端正对待外来务工子女完成家庭作业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社区等了解这一群体的家庭情况,及存在问题。

3、利用多种形式端正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多多及时了解现代教育子女的信息。 八、研究方法设计

(1)调查法:调查务工子女受教育的状况,实际水平,调查务工的

家庭教育情况,以便在今后的研究有的放矢地采取方法、策略。 (2)文献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阅读有关流动人口的报道、调查报告,了解社会生活中,人口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专著,增强课题研究意识,学习相关课题。 (3)访谈法。

(4)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阶段交流、总结,完善研究成果。

(5)个案法:结合课题需要,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孩子进行个案研究,切实抓好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并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 (6)比较法:针对课题研究中不同孩子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适合的方法。

九、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问卷调查和资料准备阶段,并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方案。

第二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2月,具体实施阶段。将实验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并将实验的结果进行反馈和小结。在实验的基础上多次进行实验,记录并小结。

第三阶段:2010年—2010年11月,进行总结。 1、召开家长会,进行家长之间的交流,总结好的方法。 2、写出论文。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明确研究的职责、要求。

1、明确课题工作人员的职责要求。

2、明确研究过程、资料积累的要求:包括如何开展研究,如何做好资料积累的要求。

(二)建立研究管理制度。

1、时间落实:定期活动,每次活动内容做好书面记录。

2、要求明确:参加课题研究人员认真参加每次活动,定期写好心得文章,每学期完成一份专题总结。

3、资料积累:参加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活动内容注意积累保存,汇编成册。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撰写课题研究总结 2010年11月 撰写论文 2010年11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