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修辞翻译技巧摭谈

文言修辞翻译技巧摭谈

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传情达意。凡含修辞之言,或互文见义酣畅淋漓,或含蓄委婉绵里藏针,或譬喻贴切生动传神……因此,要读懂文言文就要弄清文言文中这些常用的特殊表达技巧,以便帮助我们理解文意,巧妙翻译。 一、比喻的翻译

1、明喻:仍译为明喻。

例1: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 例2:火势猛烈,船往如箭。

2、暗喻: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不用比喻词的,译为明喻。 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例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3、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例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例2: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二、借代的翻译

由于古今差别大,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事物。 例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例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三、互文的翻译

互文这种修辞方法在古代诗文中经常见到。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例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例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例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四、对文的翻译

“对文”是指在平行、相同或相似的分句中处于相对应位置的两个或几个词,它们在意义上或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一种修辞方法。我们了解了对文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推求实词词义,也可以用它来推求虚词的词义,可以由简单的词推求难以理解的词,可以由学过的词推求未曾见过的词。 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哩也。 五、合叙的翻译

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分开叙述。 例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例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六、错综的翻译

“错综”这种修辞方法,指的是在写作中故意使用非常规的表述方式来避免行文单调呆板。错综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上下文相对应的词语互换位置,叫做互换;一是把上下文的语序交错开来,叫做错举。在阅读古文时,如果对词义的理解和语法分析都不当——无法使上下文文意贯通起来,就可以考虑古人在行文中是否运用了“错综”的手法。 例1: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例2: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 七、对偶的翻译

我们可以根据对偶及其类型的特点,从已知词语的意义、用法,推测出未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很好地翻译出文言句子。

例1: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越过冬天而不衰落枯萎,并州、汾河一带的乔木,临近秋天就落叶了。)

例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出“盈虚”也应指事物,再结合我们对“盈”、“虚”意义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盈虚”应该指事物的生长衰落、成败得失。在翻译时,还要尽量保持对偶的形式。此句可译为:天高地远,感觉到天地四方、古往今来没有穷尽;兴尽悲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得失是有定数的。)

八、婉言和讳饰的翻译

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求雅致或出于外交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因忌讳而用委婉则一般称为讳饰。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例1:虽少,愿未及填沟壑而托之。 例2: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例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例4: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九、夸张的翻译

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大”等副词、形容词。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十、典故的翻译

古人写文章,经常用典故。在翻译时,必须说出有关故事和说清故事在文中的用意,才能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翻译出来。但是翻译又不能把有关故事全写进译文,因此比较困难,应酌情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例1: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例2:冯唐①易老,李广②难封。

在翻译时就应考虑把王勃用的典故的含义翻译进来。此句可译为:冯唐年纪已大不得重用,李广屡建战功却不能封赏。

例3:今南海①之生死未卜,程婴②、杵臼③、月照、西乡④,吾与足下分任之。 翻译指要:句中引用了四个人的故事,意在表明自己和梁启超该怎样做,所以此句可译为:现在康先生是生是死还不可预料,程婴、杵臼、月照、西乡我和您分别担任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