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补充教案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次 时数 2 课型 新授课 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 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 《诗经·王风·黍离》 1.学习、体会诗人内心深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2.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 3. 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竞争意识。 4. 增强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 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 1.多媒体教学。 2.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4.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具:PPT课件 图片 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 《诗经·王风·黍离》 苗 靡 摇摇 穂 靡 如醉 实 如噎 忧愁哀伤 爱国情怀 黍离之悲 作业: (一)完成课后练习题;(二)背诵《王风·黍离》;(三)课外阅读《蒹葭》。 后记(经验、不足):

1

《诗经·王风·黍离》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和许多人的增删、改订而成的。《诗经》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二)写作背景:

《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原本高高在上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王室日趋衰微,因此,“王风”中多乱离之作!

在这段话中,我们要抓住两个关键词:王室衰微和乱离之作。

据说,这首《黍离》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满目变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

朱熹《诗经集传》卷二也曾这样记录过:“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其所见之离离,与黍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

(三)成语“黍离之悲”出处:

《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故成语“黍离之悲”的意思是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四)学习课文:指导简单翻译诗歌 1.参照课下注释,解释重点词:

①彼:那个地方。黍: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称黍子,去皮后叫大黄米,性粘,供食用或酿酒。离离:庄家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样子。

②稷(jì):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说指高粱。古代以稷为白谷之长,并奉为五谷之神。汉以后误以为粟为稷,唐以后又以黍为稷。“黍”、“稷”为互文,“离离”兼对两者形容,下同。

2

③行迈:复合词,即行走。行、迈都含步行意。靡靡(mǐ):犹“迟迟”,行步迟缓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摇摇“愮(yáo)愮”之假借字,忧愁不安的样子。

⑤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谓我何求:认为我久留不去,有什么寻求。 ⑥苍天:青天。此:指造成这种伤心的局面。 ⑦醉:指心中忧愁如醉酒一样难受而不能自持。

⑧噎(yē):咽喉堵塞而难于喘息。此处指心中忧闷如有物在喉梗住,透不过起来。形容忧思沉重,心里难受。 2.翻译诗歌

那黍稷之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

那黍稷之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

那黍稷之实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 3.分析课文

问: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通过诗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这种情感?

明确:忧伤苦闷、悲悼故国;“摇摇”、“心忧”、“如醉”、“如噎”、“悠悠苍天”。 问: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来抒情,有何作用?

明确: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使诗的节奏舒缓悠扬,非常适合表现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如“靡靡”“摇摇”,用叠字写出行迈迟缓的状况和心中的恍惚不宁,是人物外在征貌的形容,也是诗人心态的揭示。叠字的运用还营造了婉转的声韵效果,具有音韵美。总体来说,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来抒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分析:《黍离》结构

每章十句四层。

一二句以描写常见的黍稷起兴,为下文做铺垫。 三四句直写诗人的姿态和内心。

五至八句转换视角,从他人的不同评价中道出诗人心忧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呼唤苍天,感叹自身。

四层叙写清晰错落,情绪波澜起伏。尤其是“此何人哉”一句,其中的“此”,与“彼黍”、“彼稷”中的“彼”呼应,使得诗人的情绪在物与人的对照中一气贯通;又因其运用向苍天的呼唤句式,使得“心忧”绵绵,但又沉痛高昂。从全诗看,以稷之“苗”、“穗”、“实”显示时序的变化,以内心“摇摇”、“如醉”、“如噎”表明“心忧”如一,三章咏唱,情不能已。 具体而言: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