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复习题(最终版)

树脂之间的亲和力越大。 5、活性污泥

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6、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的实质是不溶性离子化合物上的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通常是可逆性化学吸附。 7、厌氧消化

在无氧的条件下,又兼性厌氧细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污泥得到稳定,其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甲烷气等。 8、发酵

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9、呼吸

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辅酶2,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过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0、生物脱磷

在厌氧-好氧或厌氧-缺氧交替进行的系统中,利用聚磷微生物具有厌氧释磷及好氧超量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磷的浓度大量降低,最终通过排放含有大量富磷

污泥而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11、SV

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二.问答题

1、何谓活性污泥法?画出其基本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

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活性污泥法处理流程具体流程见下图:

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

初次沉淀池,主要作用去除污水中的SS,并对BOD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曝气池,主要作用去除污水的有机物,以及起搅拌作用使混合液呈悬浮状态。

二次沉淀池,从曝气池出来的混合液在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并对污泥进行适当的浓缩。

2、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污泥浓度三者关系如何?试叙其在活性污泥运行中的重要意义。

SVI=SV%×1000/MLSS g/L 。污泥指数SVI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为50~150,污泥指数MLSS一定的情况下,可计算

出30分钟沉降比SV%,故可通过测定30分钟沉降比,很简便地判定曝气池内污泥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画出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图,并简述其工作过程。 简单版

厌氧池中为磷的释放、部分氮的氨化和部分有机物的降解;缺氧池中为反硝化反应;好氧池内发生磷的聚集和硝化反应,分别去除磷和氮。工艺流程如下: 课本版 污水进入厌氧反应区,同时进入的还有二沉池回流的活性污泥,聚麟菌在厌氧环境下释磷,同时转化易降解的COD/VAF为PHB,部分含氮有机物进行氨化。随后污水进入缺氧反应器,主要进行脱氮。硝态氮通过混合液内循环好氧反应器传输过来,部分有机物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而得到降解去除。混合液从缺氧区进入好氧区,混合液中的COD浓度已基本接近排放标准,在好氧反应区除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外,主要进行氨氮的硝化和磷的吸收,混合液中硝态氮回流至缺氧反应区,污泥中过量吸收的磷通过剩余污泥排除。工艺流程如下:

4、普通活性污泥法中为什么存在氧气的供需矛盾?如何解决该矛盾?

普通活性污泥法中混合液的需氧量在长度方向上是逐步下降的,首端有机污染物负荷高,耗氧速率高,后端有机

物负荷低,耗氧速率低,但普通活性污泥法沿池长的供氧是均匀的,因此前段供氧不足,后段供氧过剩。可采取渐减曝气和阶段进水的运行方式解决该矛盾。

5、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各适用在哪些场合?

自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

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 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

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 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