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2 英国人的谨慎和礼貌
在许多人看来,英国人极为礼貌,同他们交朋友很难。但愿下列文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英国人的性格特点。
对于其他欧洲人来说,英国人最著名的特点是“谨慎”。一个谨慎的人不太会和陌生人聊天,不会流露出太多的情感,并且很少会兴奋。要了解一个谨慎的人并非易事;他从不告诉你有关他自己的任何事,也许你和他工作了几年,却连他住在哪儿,有几个孩子,兴趣是什么,都不知道。英国人就有类似的倾向。如果乘公共汽车去旅行,他们会尽量找一个没人坐的位子;如果是乘火车,他们会找一个没人的 单间。如果他们不得不与陌生人共用一个单间时,那么即使火车驶出了很多英里,他们也不会开口交谈。一旦谈起来的话,他们不会轻易问及像“你几岁?”或者甚至“你叫什么名字?”等私人问题。像“你的手表是在哪儿买的?”或者“你的收入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几乎不可想象。同样,在英国,人们交谈时一般声音都很轻、很有节制,大声谈话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在某种程度上,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是一种不幸的品质,因为它可能会给人造成态度冷淡的印象。而事实上,英国人(也许除了北方人)并不以慷慨和好客而著称。而另一方面,虽然谨慎使他们不易与人沟通,但他们内心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如果一个陌生人或外国人友善地将这种隔阂打破那么一会儿,他们可能会满心欢喜。
与英国人的谨慎紧密相连的品质是英国式的谦逊。在内心深处,英国人可能比任何人都高傲,但是当他们与别人相处时,他们十分看重谦逊的品质,至少要表现出谦虚的样子。自我标榜会被认为没有教养。让我们假设,有一个人非常擅长打网球,但如果有人问他是否是个优秀选手时,他很少会说“是”,不然,人们会认为他很高傲。他可能会作出类似这样的回答,“不算太差,”或者“嗯,我非常喜欢网球。”这样的自我贬低是典型的英国式的。而且当这一品质与他们的 谨慎混合在一起时,常常形成一种漠然的气氛,这在外国人看来难于理解,甚至令人恼火。
著名的英国人的幽默感也是大同小异。它的出发点是自我贬低,它的最大对手是高傲,它的理想境界是自嘲的能力——嘲笑自己的错误、自己的失败和窘境,甚至自己的理想。在英国,人们非常看重幽默感,常常能听到“他一点幽默感都没有”这样的批评。幽默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而并非仅仅是开玩笑的能力。这种态度决非残酷、不敬或是怀有恶意的。英国人不会嘲笑一个跛子或者疯子,也不会嘲笑一个悲剧或者一次可敬的失败。同情心或者对艺术技巧的崇敬比嘲笑的份量重得多。
同幽默感一样,运动员精神是英国式的理想,这一点并非所有的英国人都做得到。必须认识到,现代形式的运动几乎都是英国人发明的。拳击、英式足球、网球以及板球都是在英国首次组织并且制定出规则的。规则是运动的精髓,运动员精神是指按照规则从事体育运动的能力,同时也表现在对对手的慷慨大度,以及失败后的良好心态。此外,运动员精神作为一种理想模式也普遍适用于日常生活。其中最基本的生活规则之一就是“不打跌倒的人”。换言之,就是不要利用别人的不幸。英国的男孩子常常在相互交往中把这种运动员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英国人的另一特点就是礼貌。总的来说,英国式的礼貌习惯都不很正式。所有的礼貌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原则之上:为别人着想,同时也认可别人对你的关心。在麻烦别人时,如:从某人前面经过,或者打断某人的谈话,或者向陌生人请教问题时,要先说“对不起”,为给对方带来的不便预先道歉。“抱歉”一词表示对意外打扰或者违反礼仪的歉意。如果有人提出或者暗示某个要求,如:“我可以借你的钢笔吗嘛?”或者“现在几点了?”或者“还有七码的鞋 吗?”,而你无法满足这种要求时,也要说“抱歉”而不是“不”。“请原谅?”是用来要求别人重复所说内容时的礼貌说法。在英国,除了在学校,人们在请求发言时,不再用“请”这个词。在国外非常普遍的词组“不,请”,在英国本土听起来却会很别扭。“好
精选
的,请”,是最常用的说法,它与人们拒绝帮助时通常所说的:“不,谢谢”的意思正好相反。单单一个是或不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视为非常无礼。同样,礼貌的要求不会以“我想”或者“我认为”开头,而是用“你能不能……?”或者“你是否介意……?”这样的措辞。当你的要求被满足,当你收到某一物品时,不管你怎样受之无愧,你永远应当说声“谢谢”。
如果事情确实很麻烦,英国人一般不会要求别人去做:他们情愿等待有人提供这样的服务,而不会主动提出要求。如果他们确实提出要求,那么要求中会含有歉意,例如:“我不是真的想麻烦你,但是……?”或者“我清楚我给你带来的麻烦,但是如果你不介意……?”等等。同样,在拒绝别人的服务时,礼貌的说法往往是这样:“哦!请别费心 ,”接着解释你为什么自己能够处理。实际上,人们没有意识到,英国人常常是出于礼貌而提供帮助,他们并不真的希望自己的提议被接受;当然,这样的提议也会以同样的礼貌被婉言谢绝。
如果你被邀请到某人家中做客,还有另外的问题需要考虑。例如,你应当什么时候到达?如果这是个社交活动而不是商业活动,提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也许正在为你的到来做准备,如果在她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你就到了,这会令人非常尴尬。迟到十分钟是绝好的选择。迟到半小时就超过底线,并且需要道歉了。而且,英国人也非常讲究餐桌礼仪。关键问题是:坐直身体,照着别人的样子去做。如果你没有把握,可以愉快地向别人请教,并且将谈话进行下去。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有定规,但是呆到很晚总是不礼貌的,因为这就意味着对主人不够体谅。如果只是邀请你吃晚饭和聊天的话,在十点到十一点之间离开即可。如果你被挽留再多逗留几日,你得尽可能 地遵从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离开之前,如果你特别为女主人买一束献花的话,她会非常高兴。
对女士的礼貌如今看得不像以前那样重。但是给一位站着的女士让座,为她开门,帮她下车,为她拿东西,保护她避开车辆等仍被视为一种礼 貌。“女士优先”的格言是很出名的。但现在由于女士和男士一样平等地享有选举权,受雇用以及接受更高等教育的权利,她们受到的照顾比以前少得多,因为对女士的礼貌是建立在对她们的同情心基础之上的——即她们需要保护。
这一原则同样适用老年人。如果他们在英国受到尊敬,那是因为别人认为他们需要保护和扶持。单单年老和有资历在英国并不享有权威,实际上,现代生活发展得如此迅速,老年人常常会显得 麻烦人和落伍。于是,在一些机构,与年长者漫长却不相关的工作经历相比,年轻人旺盛的精力和现代方法被认为更有可能成功,由此,人们常常可以听到“我们需要一些新鲜血液”的说法。老一辈中最明智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要么努力保持年轻的心态,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就让位于年轻的一代。
因而,成熟的欧洲人都不想变老,或者不愿意变得看上去比自己的实际年龄老。特别是女士, 为了保持性吸引力,更渴望“永葆青春”。对于成熟女性来说,没有比“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赞扬。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女士在发型、化妆以及服饰方面明显地追求人为的年轻,人们会认为她“看上去很庸俗,”而对她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美国人的性格
要是让国外来客描述美国人的性格,结果常常令美国人感到奇怪。一个人说:“所有的美国人都是清教徒;所以他们与众不同。”另一个人说:“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开心。”一位尊贵的客人告诉我们:“他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太多。他们不懂如何玩乐。”另一个人反驳说:“他们不懂什么是工作。因为机器替他们做了一切。”“美国女人是不知廉耻的,妖艳而危险的女人。”--“不,她们假正经。”“这里的孩子真好--外向,自然。”----“象小小的野兽一样自然。他们没礼貌,不尊敬长辈。”
当然,世上既没有单一模式的美国人性格,也没有单一的英国人性格或土耳其人性格或是中国人性格。个性的定义在美国变得更为复杂,因为我们有不同的种族和文化背景,因为来自世界各地连续不断的移民浪潮,因为我们区域的多样性。个性的定义变得复杂,因为几
精选
百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及其对各自的信奉者的影响不同。个性的定义也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年代不同而趋多样化 --第一代是移民,第二代是移民的孩子,一直照此延续下去。
强大的吸引力把众多的美国人聚集在了一起。然而那些想再了解深入一点的人弄不懂美国人生活中各种似乎自相矛盾的东西。的确,美国人总体上工作努力。但他们也拼命地玩。他们去旅游、露营、打猎、看体育比赛、喝酒、抽烟、看电影电视、读报纸杂志,花的时间和金钱比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多。而他们还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教会、社会服务、医院和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上。他们总是忙来忙去,又总是花更多的时间休闲。他们十分在乎个人的权利,又习惯于墨守陈规。他们崇拜大人物,也把小人物理想化 ,不论他是和大商人形成对照的小商人,还是和大权在握的人形成对照的平民百姓。
成功作为目标
包括美国人在内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赞同的一点是,美国人极为看重成功。成功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回报,而是得到某种认可, 最好是可以衡量的那种。如果一个男孩后来没有从商,而是做了布道的教士,那也没什么。但是他的教堂规模越大,教堂会众越多,别人就认为他越成功。
好多事情都说明,成功是美国人生活的重点。清教徒相信工作带来的好处,既有工作本身的乐趣,还因为工作的回报是上帝之爱的体现。一片富饶的土地到处都是机遇,等待着人们到来。在一个不固守陈规的社会,没有严格的等级和阶级,这样人就一定能通过成功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凡是旧的世界拒绝给的,移民决心都要在新的世界得到。对于他的后代而言,要摆脱作为移民的负担,只有在一个灵活自由的无阶级社会里取得更多的成功,升至更高的地位。他们的兄弟之间不象欧洲人那样为获得父母的欢心而相互 倾轧,他们都在外面的世界 沿着各自选择的道路为成功而奋力拚搏。
英国的人类学家杰弗里?戈罗尔用弗罗伊德的说法来解释这一切。欧洲是被所有的移民抛弃的父亲,移民为了在美国过上新生活,背离了自己的文化。移民为了要成功从未停止过奋斗,因为目标 的内容没有限制。同样,第二代移民拒绝接受移民过来的父母,因为后者无法适应美国标准。他能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 ,就是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整个美国,有意大利人、爱尔兰人、德国人或波兰人名字的律师、医生、教授和政治家,都能证明这种成功欲望的强烈。
英国的人类学家杰弗里?戈罗尔用弗罗伊德的说法来解释这一切。欧洲是被所有的移民抛弃的父亲,移民为了在美国过上新生活,背离了自己的文化。移民为了要成功从未停止过奋斗,因为目标 的内容没有限制。同样,第二代移民拒绝接受移民过来的父母,因为后者无法适应美国标准。他能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 ,就是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整个美国,有意大利人、爱尔兰人、德国人或波兰人名字的律师、医生、教授和政治家,都能证明这种成功欲望的强烈。
福特、卡耐基、洛克菲勒,都为自己创造了极大的财富。但他们也建立起一种经济,既可以带来许多物质上的幸福,更高的健康水平,也可以给上千万的美国人创造更好地受教育的机会。无论怎样,这就是成功的内涵。
一个如此注重竞争的社会必定是攻击性的社会,尽管法律严格限制各种攻击形式。这种对攻击的严格限制对 完善经济的肌体有益,但对某些个人却过于严格。在拓荒时代,这种攻击性是生存所必需的,但现在可能是一种对社会的威胁。走投无路、常年被同一工作所困的工人可能会将这样的攻击性用于种族仇恨或反对管理,或 开始酗酒、滋事、神经质、和自己过不去。
既然高度注重成功,回报也就很高。在美国,人们很少看重金钱本身,它更多的是一种标志,一种工具。当一个人的地位提高,人们对他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成百上千各种各样的
精选
志愿者协会有益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人们期望他能慷慨捐钱给这些协会。你去看看《名人录》,随便找一个知名商人的条目,就会发现他参加的公益性委员会和协会多得令人吃惊。
这种为成功和名望而奋斗的心理,按心理学家的说法,是一种克服恐惧和内心空虚感的方式。在一个时刻变化着的社会,一个有进取精神的人难免会拿自己与别人相比,知道自己能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那些本来就这样想的人是有利的。但对不求上进的人却没什么好处。害怕失败,害怕竞争对手,丧失自尊---都导致了一些人无力应付的紧张情绪。然后,这种紧张情绪就产生了对爱的极度渴望。因此爱和成功是密不可分的。戈罗尔认为 ,许多美国人在少年时期就被两个问题困扰:成功就是要得到爱,要得到爱就要成功。母亲们把这个模式成功地灌输给孩子:孩子们在学校里表现好,她们就对他们显示出无限的疼爱和喜爱;孩子们要是做得不好,她们就拒绝给予关爱。
既然没有阶级限制、世袭职业或教育来阻碍孩子的发展,所以从理论上说,他所能取得的成就也没有限制。如果他说:“哦,我已经做到了。从现在起我要做的就是继续保持,”这样的话毫无意义。因为,理论上,任何孩子都可以做总统,奋斗是一种道德上的义务。评价人的标准是成功而不是阶级。不论出身豪门还是出身显赫,都没有什么可炫耀的;真正的考验就是:从你的起点你能爬多高。
美国人热爱工作。工作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近年来他们已经学会玩,但是将玩也当成了工作。要是去滑雪, 他们就在雪地上猛冲,那样子连马都会累死。如果去度假,他们就每天开车五六百公里,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观光,沿途只停下来拍些快照。然后 ,发现了自己要看的东西是怎么一回事,就打道回府,回去看照片。
直到最近,这个国家还总是有许多事要做,还有许多事情必须要做。以前不管什么人都工作得很辛苦。传教士要伐树、犁田。教师、医生 ,还有地方法官得扛着枪当民兵。农场主自己动手做工具、马鞍和家用器具。他集铁匠、木匠、白铁匠、啤酒酿造者和兽医于一身。他的妻子既是纺纱工、织布工,又是医生。
美国人仍然喜欢什么都学着做。大学教授喜欢做家具或是改造乡下的老房子。 银行家穿上围裙,就成了专业的烧烤厨师。几乎每一个人都懂得使用工具,懂得简单的下水道或电力装置的修理,还会修家具,刷墙。做这些“粗活”绝不会让人认为不体面,不会做才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呢。
与这种成为万事通愿望并存的是变换职业的愿望。在美国,不管是银行家的儿子当了农场主还是农场主的儿子做了银行家,都不会让人吃惊。更不用说大学教授转行干上了实业。 一个年轻人靠一辆贷款买来的卡车起家,后来当上了公司的老板,拥有卡车车队,行驶在好几个州。杜鲁门总统经营过农场,开过男装店,当过陆军军官,后来才转学法律和政治。詹姆斯?布莱恩特?克兰特原先是化学家,后来担任哈佛大学的校长,辞去了这个学术界的最高职位后担任了高级公共事务官员,后被任命为驻德大使。
安德鲁?莫里斯写道“对于欧洲人来说,生活是生命的历程,而对于美国人,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危险。”
一个人可以同时是知识分子,童子军首领,商人,运动健将,音乐绘画的爱好者,热爱大自然的人,做大部分家务的人。当老板的也许会和自己的或别人的雇员一起打猎。经营商店的可能会竞选当地的政府职位, 熟悉专业人士和政府官员。他可以同时位于别的国家也许会用等级的概念来划分的不同社会阶层。
强调成功和成就,再加上要得到爱和赞赏的强烈愿望,会导致个性发展的两难境地:要成功,人就必须好斗;要别人喜欢自己,人就得宽容、友好。
走出困境的一个办法就是有成群的朋友---会社支部的会员,同一教堂的成员,退伍军人组织---他们一定会给你友谊。有了这些可以信赖的朋友,你就可以对那些不在朋友之列的人
精选
表现出你的攻击力。这种模式也或多或少地解释了 ,为什么会对其他的种族或教会的人持怀疑敌视的态度。
物质享乐主义
把赌注都押在美国的男男女女绝大多数是穷人。他们努力挣扎,忍气吞声,努力存钱,目的就是做点买卖,买个属于自己的农场。像磁铁一般吸引着他们大多数人远涉重洋的,是拥有财产的自由而不是投票的自由。所以他们很看重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土地和做的买卖。
和初来者自然的获取思想相比,美国人对钱的态度是很不一样的。就象德国心理学家休格?爱斯特伯格所指出的,美国人“很看重他挖到的金子 ,主要是因为金子是他的能力的体现……因此把美国人定义为物质享乐主义者而否认他的理想主义,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美国的商人为钱工作,伟大的画家为钱绘画, 意义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是对自己的工作欣赏的标志。
获得金钱是重要的,因为钱最能证明成功。当然还有人们可以接受的其他的证明---卓越,公众瞩目, 工作优秀,名声,等等。 但是存钱并不重要。事实上,钱的主人留着钱,不过好日子,不慷慨地捐款给大串的慈善机构,不接济家里没钱的人,人们也会不喜欢。
所以,到美国的人感到震惊的不是物质享乐主义的爱财和守财,而是美国人的既喜欢赚钱又喜欢花钱。这可能不是美国人特有的性格,而是中产阶级才有的现象,因为大多数美国人都是中产阶级。
上天赋予美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在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懂得了,如果一个国家不把财富造福社会,再富有也会遭受贫困。它再也不会重蹈覆辙。美国生产的产品相当一部分到了国外,其中有工农业用的机械设备,就是希望世界其他地方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能得到提高。
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高水平的生产一定会带来高水平的物质享受,所以美国人非常喜欢把东西做得新颖、光亮,有柔软的衬垫,使用起来方便,这样就可以不费气力。买回来的面包已经切好片,主妇就省得再切。 以前她把面包放进烤面包机,还要翻转一次面包,才能烤另一面。于是就有了可以同时烤两面的烤面包机,烤完了还会把烤的面包送出来。所以她不必转手柄就能拿到烤面包。过不久,肯定会有更新的烤面包机,可以把烤面包涂上黄油,切成四分之一块,然后放到盘子上。说不定现在就已经有这样的烤面包机了。
食物买的时候是煮熟的、冰冻的,蔬菜是已经洗干净的。地板蜡肯定是自动上光的,钢笔写上几年都不用上墨水。轻轻一按,防暴风雪的窗子就变成了夏天的屏幕。暖气是自动的,冷气使房子即使在夏天也一样舒适。自动化现在可以让人再也不用做单调乏味的工作,自动装置用在控制器中,机器再也不会出错。
美国人创造了一个不用举手投足就能过得舒舒服服的世界,为什么还是习惯于用各种方式放松自己呢?他们住的地方到处都是保龄球馆,高尔夫俱乐部,网球场,俱乐部,房子,教堂,以及各种可以让他们全身心投入的协会。他们制造省时省力的小器具,喜欢舒适,就是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做其他的事情。
UNIT 3 打破魔术的气泡
如今心理学家们认识到魔术师对人们如何感知世界了解甚多。Alok Jha发现了观众是如何让自己受骗的。
人们首先感到的是震惊,略带点不信任。接下来的一刻是惊叹。然后,一阵很大的骚乱扭曲了大家的理智,你已经上当了。你无法抗拒一个好的魔术的影响。从Houdini的惊天逃生和Derron Brown虚幻的精神欺骗,再到儿童聚会上的魔术表演,无人能抵抗魔术的魅力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