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了解作者逆境中自勉的精神境界,体会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自主学习案
一.关于“记”( 《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桃花源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叙事、状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述作者的观点。即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二.“苏辙”知多少?
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与其父、其兄合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被称作“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著有《栾城集》。
写作风格:
1. 辙性沉静,资禀敦厚,加以父、兄之熏陶,文章汪洋澹泊,说理清晰有力。 2. 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三.写作背景
.
.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因而获罪被贬为筠州(今江西高安)监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纪念。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四.字音掌握
沅( ) 沔( ) 子瞻( ) 东西一舍( ) 风云开阖( ) ...变化倏( )忽 舟楫( ) 草木行( )列 皆可指数( ) ...
睥( )睨( ) 骋( )骛( ) 飒( )然 而风何与( )....焉
会( )计 蓬户瓮( )牖( ) ...
濯( )长江之清流,揖( )西山之白云 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 )者 ...
课堂合作、探究、作答案
第一段分析:
江出( )西陵,始( )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 )合沅、湘,北( )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 ),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 )其庐之西南为( )亭,以( )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 )之曰“快哉”。
思考:
1.开篇写江水,其目的何在?
.
.
2. 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如何变化?(用词准确)
第二段分析: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 ),动( )心骇( )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 )之几席之上,举( )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 ),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 )遗迹,亦足以称快( )世俗。
思考交流: 1、
第二段描绘了几种景物?各有何特点?
2. 古人登临凭高,瞻仰古迹,多有悲伤之情,感慨之事。本文写了哪些古人旧事?表现了作者何种心情?
3. 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