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余华小说作品艺术性的探讨
作者:周静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5期
摘要:作为一名先锋派的小说家,余华属于那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总是能用最直接最简单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余华不在乎传统的叙事方式,他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他不断地追寻并叙述着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迷茫和思考。本文通过对余华小说作品的研究,探讨并分析其作品的艺术性价值所在。 关键词:余华小说作品艺术特征 引言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80年代的中国文坛异常活跃,余华就是那一批成长起来的作家。从1987年开始,余华先后完成了《十八岁出门远行》和《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等四部短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等三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强烈的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使得余华在文学上的思想和内涵得到了不断的转型和升华,从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以及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他的作品先后被翻译成八种外文传播于海内外,其中《活着》获得了多项国际文学奖项。余华是一个笔耕不辍、风格多变的当代小说家。 一、弃恶扬善的思想艺术
凡是读过余华作品的读者,都会被充斥着暴力和血腥的内容所震撼,更会被暴力和血腥背后隐藏的温情和关爱所感动。余华对现实世界采取了怀疑与拒绝的态度,而更倾向于追求一种精神的真实。通过不断地重复人世间的冷漠与残酷,对其进行酣畅淋漓的刻画和描写。余华表达了一种对人的荒诞性处境和荒谬感的思考,充溢其中的是对命运悲剧和人性恶的绝望。绝望之中,余华又将自己对人世间的温情、关怀与爱表露无疑。这使我想到了清代学者胡文英评价庄子的话: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善与恶始终是人性的两面,弃恶扬善,先抑后扬,通过恶彰显善的可贵,借助死领悟生的可贵,这是余华一直在追求的思想境界。
《活着》是一部典型的宣扬弃恶扬善的作品。年轻的富贵不学无术、无所事事,各种沉迷,各种堕落,而到最后却终于迷途知返,回归善良。在这里,人性的淳朴和善良得到了充分地彰显和称赞。整部作品都充满了悲情的基调,人生的各种不顺都在富贵的身上得到了验证。而这些悲情却恰恰证明了善良人性的难得和尊贵。弃恶扬善、先抑后扬、先苦后甜,这就是一个顽强生命力的不屈表现。《许三观卖血记》中,为了别人而不断卖血的许三观的身上也焕发出人性的光辉。在《秋菊打官司》中,秋菊和村长从起初的势不两立、不同戴天到最后的相逢一笑泯恩仇,也很好地体现了农村百姓的淳朴和善良。他们没有太多的功利心、也没有太多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名利欲,他们只想好好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完成大自然交给他们传递生命的任务。这就是善良、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生命。
余华的文学创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总能够通过平静的叙事方法、漠然的叙事态度来不断地诉说着暴力和血腥,来不断地激发和赞扬善良和本真。正是这种宁静之中透露着激情,平淡之中彰显着厚重的艺术表现形式,余华在文学领域的创作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作品也更显一种厚重和庄严。苦苦追求,柳暗花明;漠漠执笔,温情重生。 二、简繁结合的表达艺术
简约而不简单,是余华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简单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复杂的艺术世界;通过简单的叙事叙述,表现了余华悲天悯人的思想感情;通过简单的生命存在,表现了复杂的生存现状。一切都再简单不过,一切都再复杂不过。余华就是用最简单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最复杂的艺术思想,这就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通过不断的艺术追求和思想变革,余华终于熟练并掌握了一种返璞归真,百炼钢成绕指柔的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余式”重复。重复本身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故事叙事方式,通过不断地重复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内容以及语言描述等内容,从而达到一种强调突出主题的效果。余华就是通过重复的艺术表现手法,采用简单的人物、情节甚至简单的对话,来表现其真实的艺术世界观和生命价值观。“余式”重复就是一个简单却富有内涵、复杂却充满朴素的文学创作形式。
《活着》通过集合了各种各样悲惨生活的遭遇,表现了命运无常的现实,可以说是一个耄耋老人的心灵磨练史;《许三观卖血记》通篇阐述了为什么活、该怎么活的哲学问题,许三观为了生存、为了别人不断地卖血,通篇重复的卖血经历和死亡事件给文章蒙上了一层悲情的面纱,不断地拷问着生命存在的意义;《兄弟》的创作,虽然有些戏谑和幽默的味道,但是也是采用简单的重复手法,同样,这种简单也很好地折射了艺术复杂的魅力和追求。余华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乡村百姓,他们缺乏在社会闯荡的经验,幼稚得让人愤怒,单纯却又让人怜悯。简单的人物简单的事,简单的内容简单的对话,简单的表现手法彰显了简单的美。
重复原本就是生活的真正意义所在。借助简单的艺术手法,余华向读者展现了复杂人生和生命的世界。不断地重复、不断地拷问、不断地宣扬、不断地升华。这就是余华艺术世界的全部内容。形式主义尘嚣甚上,余华却独爱那一种简单。繁华落尽见真醇,生活的真善美在余华简单的笔下找到了叙述的突围。 三、扬弃与重建的追求艺术
众所周知,余华是先锋派作家。余华个人创作技巧通过不断地挑战和超越,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这是一种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勇者姿态。正是由于余华的创作风格的创新和思想艺术的升华,先锋派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得到发展和进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余华的创作风格在中后期逐渐倾向于传统的简朴、平静的叙述风格。但这并不意味着余华摒弃了所有先锋派的意识形态而回归传统,相反却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融合,逐渐对原有风格和理念进行突破和改革,形成一种更为成熟的艺术表现手法。整体来讲,转型后的创作风格,在保持后现代主义的风格上,其叙事的时间跨度变得颇具跳跃性、零散和模糊,而其叙事的内容也逐渐偏向了生命个体的生存现状及其困境的叙述。在余华创作的文学作品中,那些崇高的个人英雄主义描写、深度的人物性格剖析都不复存在,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的整体风格。
其次,余华的文学创作在不断吸收传统和先锋两种极端不同风格的基础上,实现了两者的完美融合,而且实现了对传统风格一定程度的超越。这种创作风格和思想水平的超越主要体现在,其作品更倾向于对人性的拷问、对人生命存在的本真意义的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永远都是一个亘古不竭的创作源泉,通过不断地追问和探究,余华完成了对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体系的重新构建,用苦难来反衬温情、用温情来化解苦难。这就是余华朴实无华而又坚韧挺拔的生命价值观。
最后,余华利用传统的深度和厚度使得先锋具有了更强的创作基础和根基;而传统又因为有了先锋的创新和时代作用,也焕发出崭新的生命活力。先锋在传统中回炉、传统在先锋中涅槃。这把经典和潮流碰撞下打造而成的创作之剑,让余华在文学的海洋中披荆斩棘、游刃有余。不断地重复着生命的意义、不断地揭示着生存的冷酷、同时也不断地展现着自己的温情,这就是余华在挑战自我、获得重生后的文学艺术精华。 结语
余华的小说作品在文学界一直颇受争议,褒贬不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余华小说在新近出版的一些文学史书中有了一席之地。字里行间不见了昔日偏激的言辞,多了份宽容和理性。反映出受众和小说家在共同成长,并形成互动之势。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对余华小说创作的研究从早期零散的、随笔式的印象感悟走向了整体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研究思维、视野从闭锁走向了开放,研究格局也从单一化走向了动态化、立体化。随着外界和内在因素的变化,作家创作实践也呈现出丰富多样性。语 参考文献
[1]倪玲颖.论余华小说的重复叙述艺术[J].理论与创作,2003(3).
[2]宋毅.余华90年代小说创作变化探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翟业军.风中那首歌久久不散——《许三观卖血记》精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王首历,竺琼.纷扰的《兄弟》与暧昧的余华——2007年余华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