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I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河北、河南、山西、安徽等地用)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 砥砺 蜚然成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刍议 安详 自鸣得意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烦燥 闲暇 焚膏继晷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徇私 编纂 坚如磐石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4.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

A.隆重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飞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 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D.在美国家庭中,汉语已成为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又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语言。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

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5.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