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助磨剂成分分析,水泥助磨剂配方参考及生产工艺

4)木质素

此类复合水泥助磨剂均将多种有效助磨 成分配合在一起,在粉磨过程中发挥各自的助磨功效,因此,能显著降低筛余细度,增加水泥比表面积;提高了物料的流动性,减少颗粒间粘附力和团聚作用,防止颗粒再度聚结,从而抑制粉磨逆过程的进行;同时能更有效地激发物料各组分中的潜在活性,获得较高的水泥强度。

木质素型复合水泥助磨剂的主要成分木质素磺酸盐来自纸浆废液,价格低廉,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助磨剂。 5)滑石或糖蜜类

滑石为天然矿物,糖蜜为制糖废液,以上两种物质价格低廉,货源充足,用其作助磨剂不仅具有节电效果,而且水泥各龄期强度均有提高,糖蜜作矿渣水泥助磨剂,解决了矿渣水泥助磨问题。 1.3助磨效果影响因数

助磨剂进入粉磨系统后,一般会消除粉体颗粒间的积聚,增加颗粒间的分散性、流动性,缩短物料在磨机内的停留时间,降低物料的填隙率,提高选粉机的选粉效率,改变水泥输送时的阻力,等等。如果助磨剂存在化学促强作用或改性作用,它将作为水泥的组分之一,在水泥使用时对相关的其他组分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水泥性能。

助磨剂的助磨效果, 不仅与其化学结构类型有关, 而且与组成基团的分子量有关, 即基团间的相互关系。如含碳原子一个的脂肪酸能很好地吸附在水泥颗粒士强化粉磨作用。脂肪酸的钠和钾盐因羧基极除增强而有更大的吸附能力和助磨效果饱和脂肪酸类的助磨效果随其分子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

配方分析/成分检测/研发外包/工业诊断

www.hccjishu.com

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有效从甲醇到戊醇的系列中, 助磨效果也是随其分子链长度的增长而减小〔粉磨自水泥时用乙二醇和内气醇提高比表向积的效果相同。

影响水泥助磨剂发挥最佳效果的因素有有以下几点: 1)粉磨系统的不同

我国现有水泥企业的粉磨系统,无论在规模上或是先进程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大多数老企业是直径3米以下的开路磨,有的改造为各种高细磨。而近年新成立的水泥企业大多是直径大于3米的联合粉磨系统,还有的是立磨,对同一助磨剂产品来说,进入这些不同粉磨系统后,产生的影响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2)物料物理特性的不同

不同水泥企业的入磨物料组成及颗粒大小、易磨性、含水量等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企业在不同季节,物料的这些物理特性也都会有所变化。因此,当同一助磨剂进入不同的物料系统时,在物料的各个粉磨阶段产生的影响自然会不同(我们现在也不具备测试物料之间这种变化的能力)。

3)磨机内球配的不同

同一型号的磨机,在不同的水泥企业、不同的时段,其球配存在差别。而同一助磨剂加入磨机后的工况变化,显然也会不同。此外,不同磨机之间还可能存在隔仓板结构不同的问题,此时使用助磨剂将给磨内工况带来更大的变化。

4)辅机能力和可控性的不同

配方分析/成分检测/研发外包/工业诊断

www.hccjishu.com

加入助磨剂后,水泥的分散性增加或磨机的产量提高,而此时提升机的能力、选粉机的参数、收尘器的效果、卸料和包装方面的可控性,在不同的水泥企业是不同的。 5).细度指标的不同

水泥粉磨时的细度指标是控制水泥粉磨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不同的细度参数所代表的真实细度是有明显差别的。如常用的筛余与比表面积所代表的主要颗粒成分有明显差异,它们只有在入磨物料组成、磨机工况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才能与水泥性能有比较稳定的相关性,否则这种关系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当减少水泥中熟料用量、用等量的粉煤灰来代替时,若还用同样的比表面积指标来控制水泥粉磨,其强度自然不如原来的高。此外,如果用80微米筛余指标来控制,也会有同样的现象。在使用助磨剂的情况下,如果水泥的物料组成发生变化,细度参数和控制指标应根据助磨剂的特点、水泥配比的变化及水泥性能目标等进行适当调整。

助磨剂进入水泥粉磨系统后所发生的变化与众多的因素有关,而且不同水泥企业之间这些因素都存在差异,助磨剂企业的技术服务人员很难熟悉和掌握这些变化。所以,在使用助磨剂时,如果水泥企业只提出要减多少熟料或磨机提多少台时、强度提高几个兆帕,而自己的粉磨系统操作不变、细度控制指标不变,仅由助磨剂企业的服务来实现助磨剂的最佳效果或达到水泥企业需求的目标是十分困难的,也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水泥企业的技术人员最熟悉本企业的粉磨系统和操作性能,在进行助磨剂试验时,助磨剂进入系统后出现的变化和应该采取的调整措施以及新的控制指标的制订。

配方分析/成分检测/研发外包/工业诊断

www.hccjishu.com

二.水泥助磨剂配方参考:

组分 三乙醇胺 糖蜜 磷酸钠 木质素磺酸钠

氯化钠 醋酸钠 氯化钾 硫氰酸钠

通过对化工产品的配方分析还原,有利于企业了解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实现知己知彼;有利于在现有产品上进行自主创新,获得知识产权;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化工产品的配方改进,配方研发,可以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化工产品的分析、研发已变得刻不容缓!

投料量(g/L) 180~220 50~80 5~10 30~50 120~150 50~80 20~30 30~50 余量

配方分析/成分检测/研发外包/工业诊断

www.hccjishu.com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