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

8 电气及自控系统设计

8.1 设计依据

1)工艺专业提供的电气设计要求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电气设计资料。

2)《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 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

4)《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5-83) 5)《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8.2 配电系统要求

采用三相五线制380V/220V/50HZ,单相三线制,接地保护按常规设置。废水处理站安装负荷为15kw,使用负荷为8kw。电缆采用穿管敷设。

8.3 控制系统

(1)本项目采用手动及自动两档控制系统,自动挡采用全程PLC微电脑及液位控制。

(2)自吸泵、超声波清洗及反冲洗时间、回流污泥泵可可根需要设置其自动运行周期。调节池潜污泵及管道流量计,以监控系统进水量。

(3)设计微电脑触摸屏可调节运行周期及参数设置,控制盘加锁定,以防非授权人员修改并设定参数。设备设计安装紧急停车按钮和三色报警灯装置。

(4)设计有独立的配电箱,电路方面进行功能分块,强电、弱电分块,以便于维护。

8.4 整机要求

(1)所有箱件、护栏走道碳钢防腐,管道为U-PVC,振板不锈钢结构,泵体,阀门及必要的均为不锈钢防腐。若要采用特种塑料管道经用户同意后方可使用。

(2)管道尽可能使用焊接工艺,只是为了机器维修和运输方便的部分,才使用法兰连接。

(3)每个槽均设进水口、排水口和排渣口,以便维修和清理,排液口

装有可拆卸式SUS304防腐钢网,以防止零件脱落或玻璃进入管道中阻塞管道。

(4)设备的噪音不超过80分贝,为了减少噪音采取以下措施: (5)风机、空压机为另设室内封闭式防震、吸音降噪安装。 (6)安全措施

A、温度过热后系统能自动断电并有声光报警。 B、各槽内均有液位过低报警。

C、所有的电控系统均接有安全/关机线路,并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及紧急关机和报警系统。

9 公用辅助工程

9.1 给排水设计方案

(1)给水工程

本项目场地给水考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绿化用水和消防用水等,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合用供水管线。

生产用水主要包括以下: (A)化学药剂投配用水 (B)处理系统生产用水 (C)构筑物与场地清洗用水 (D)化验室用水等

本项目正常生产用水量极少,场地给水由城市给水管网供给,考虑到场地清洁与消防的要求,给水引入管管径为100mm,为HDPE管材,引至各用水点的支管管径为20~80mm。

场区室外消防设置室外消火栓,沿主干道布置,消火栓间距为120米。值班室、化验室等与单层生产车间厂房按建筑消防规范相应配置灭火器。

(2)排水工程

除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流程外,场地内排水工程包括各构筑物、建筑物周边沿道路设置D200mm的排水管。

9.2 道路及绿化设计方案

(1)道路设计

处理站内生产区域环形道宽5米,转弯半径9米,人行道宽1~2米,可用多种材料铺设,应与绿化场地结合考虑。

(2)绿化布置

场区内生长有草坪,项目建设时应注意对植被保护和恢复,保持场区较好的绿化环境。整个场区内绿地布置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闲置用地尽量绿化,适当种植乔木,保持场区内空气清新、洁净,绿化率保持在35%以上。

9.3 化验室配置

除排水口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外,处理厂内配置化验室,主要负责分析来

水性质与运行中水质特点,并依据其性质调整各工艺流程的操作参数,化验室还将负责监测出水水质。

为准确指导运行生产,应及时作好水质监测。水质主要检测分析仪器设备见表9.3-1。

表9.3-1:主要分析化验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名称 化验操作台 物品存放柜 BOD培养箱 BOD测定仪 COD测定仪 pH计 溶解氧测定仪 水分测定仪 分光光度计 生物显微镜 精密电子天平 物理天平 离子交换纯水器 电动离心机 直空泵 灭菌器 磁力搅拌器 万用电炉 马弗炉 电热恒温干燥箱 电热恒温水浴 电冰箱 电子计算机 打印机 保险箱 型号 LPH-150B 差压式直读 PHS-29A YSI-55 721或721B 万分之一 800℃ 101-1型 数量 1 1 1 1 2 1 1 2 2 2 2 1 1 1 1 2 5 1 2 2 1 1 1 1 备注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进口 进口 国产 国产 国产 进口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进口 国产

10 节能节水措施

10.1 给排水实际方案

能源紧缺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紧缺,为促迸能源的合理和有效使用,节约能源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节能审查,保证工程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于1997年12月19日联合制定及颁布了计交能【1997】2542号文《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的编制及评估规定》。

本项目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营,皆须遵循节省能耗与用水的原则。 (1)节能措施

根据计交能【1997】2542号文,有关的节能措施规定如下: 1) 主要工艺流程应采取节能新技术、新工艺;

2) 一律不得选用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以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内的产业序

列和规模容量;

3) 余热、余压、放散可燃气体回收利用; 4) 炉窑、热力管网系统保温; 5) 按要求配装能源计量仪表;

6) 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材料和技术; 7) 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 8) 空调制冷的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

9) 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 10) 其它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

结合拟建项目的特点,本项目的节能重点考虑是工艺节能和电气节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议采取如下节能措施:

1) 选择节能型工艺设备;

2) 根据用电负荷情况,设置自动调节控制系统及选用组合控制开关,实行

分区、分功能控制;

3) 选用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变电所的功率因数; 4) 加强对用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以提高供电效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